
来护儿字崇善(不详-618年),江都人,隋朝名将,隋炀帝继位后,来护儿进封右翊卫大将军、荣国公。大业八年,隋军一征高句丽,来护儿率水军逼近平壤,终因轻敌致败。九年,来护儿随军二征高句丽,但因杨玄感造反,遂回军平叛。十年,来护儿三征高句丽,迫使高...[详情]
18年01月03日

卢照邻字升之(约公元636年—约公元680年),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人(治今河北省定兴县),初唐诗人。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详情]
18年01月03日

骆宾王字观光(约公元619年—不详),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详情]
18年01月03日

孟浩然(公元689年—公元740年),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世称孟襄阳。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他们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详情]
18年01月03日

孟郊字东野(公元751年—815年),汉族,湖州武康人(今浙江德清县),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期隐居嵩山。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孟郊现存诗歌574...[详情]
18年01月03日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自司马迁创纪、表、志、传体史书后,魏晋至五代,修史者志、表缺略,至《新唐...[详情]
18年01月03日

裴行俭(公元619年-682年6月9日),汉族,绛州闻喜人(今山西闻喜东北)。唐高宗时名将。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开耀元年(681),以反间计逼伏念执温傅来降,余众悉平。永淳元年(682)四月,裴行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宪。裴行俭善于识拔人才...[详情]
18年01月03日

秦琼字叔宝(不详—638年),齐州历城人(今山东济南市)。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李密,又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最后与程咬金等加入李唐。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详情]
18年01月03日

钱镠[读音:li],字具美,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先后被中原王朝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由于吴越国力弱小,又与邻近的吴、闽政权不和,只得依靠中原王朝,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后唐明宗时,钱镠因惹怒枢密使安重诲,被削去官职。在位四十...[详情]
18年01月03日

仇士良字匡美(781年—843年),循州兴宁人(今广东兴宁),唐朝宦官。宪宗、他乘皇帝昏庸、朋党相争之机,玩弄权术,稳步高升,从一个侍侯太子的一般太监,历任监军、内外五坊使、左神策军中尉、骠骑大将军、观军容使兼统左右军、知内侍省事等要职,封楚国公,死...[详情]
18年01月03日

姚崇字元之(公元651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人(今河南陕县),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721年(开元九年)...[详情]
18年01月03日

阮咸字仲容,西晋时期陈留尉氏人(今河南开封尉氏县),生卒年不详,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是阮籍之侄,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孙。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生平放浪不羁;阮咸也是著名的音乐家...[详情]
18年0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