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半个月决定结婚,等离婚却排了半年。(2)
松松已经很久没有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了。点开她的主页,三天可见的动态里,只有寥寥几条工作相关的信息。
“其实,我挺怕朋友忽然冒出来问我近况的。我不太想透露自己正在排期离婚这件事。”松松苦笑道。
一年前,在同龄的朋友眼中,25 岁的松松就是“人生赢家”。
喜欢小朋友的她从事幼师的工作,又在一次活动中认识了年轻有为的男朋友。两人进展很快,不到三个月,男生便主动带她回家吃饭了。
恋爱后的松松发现,每次她发朋友圈,大家的注意力都在男朋友身上。“你男朋友开的车怎么样”、“你男朋友为你准备的惊喜怎么样”……
就连从小对她管教很严,每晚要求她十一点前要到家的父母,也对这个未来女婿很满意。
与上面提到的,强调“两人精神独立”的小橘子不同,松松的结婚决定,显然是受到了身边人的影响和推动。
男朋友求婚那天,松松心情很复杂。
她没有为此发一条隆重朋友圈,只是在微博小号上说了一句:“也许被幸福包围的时候,人是无法拒绝的吧。”
“闪婚的最大风险是,一旦把同居的时间也略去,你将对对方真实的生活习惯一无所知。”
因为小时候走夜路摔了很重的一跤,下巴缝过针,松松一直是个很怕黑的女生。
谈恋爱的时候约会看电影,对方会在走进影厅之前,紧紧握住她的手,然后打开手机的手电筒,领着她一直走到座位上才放开手。
结婚后,松松才发现,对方原来是一个睡觉必须要把全部灯光都关掉的人。考虑到伴侣的感受,松松特地买了一个亮度很小的夜灯放在自己床头。
显然,这样的迁就对方并不买单,他们也因此吵过很多次。
松松不明白,明明恋爱时他们是可以互相迁就的。
而调解摩擦的最终方案是,他们分房睡了。在对方看来:恋爱是恋爱,结婚是结婚,在婚后还说自己怕黑的松松,未免有些矫情了。
他们的婚姻生活只维持了十个月,就被这样的争吵毁掉了。
在微信上对我说这些话时,松松已经正在办离婚手续。
她还哭笑不得地说,离婚手续预约的程序已经约满了,加上对方的工作很忙,她可以排期离婚的日子,居然要在半年后。
“是我把爱情想得太美好了。太美好就容易不切实际。”
现在身边的朋友有结婚计划,松松都会建议他们先同居半年以上,慎重考虑。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