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单名媛”事情出来后,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沈弈斐在自己的B站视频中说:这是对“名媛”二字的污名化,留给女性的美好称呼词汇已然不多。
的确,无论是最初的“小姐”还是“名媛”,聊到今天的意义显然不再如当初一样纯粹。
“拼单名媛”发酵之后,名媛的形象更成了一系列元素的排列组合:下午茶,精致包包,装扮相似的闺蜜,再凑一起,拍照修图传图。
一气呵成的背后是彼此暗自的互联网较劲,当眼球经济占得上风,朋友圈就成了社交场,点赞就是引以为傲的战绩。
以前有名媛培训班,打出的招牌就是:“一个优雅的女性,全身露出的地方都要修饰过。”
因为一不小心就会露出破绽。
你知道《色戒》里,易先生是怎么识破王佳芝身份的吗?
很简单,靠的就是一个小小的口红印。
上流社会的阔太太,可不会把口红印留在玻璃杯上。
这次假名媛的事情一出,全网更是拿着放大镜去揪蛛丝马迹,小红书的白富美博主下面,一眼扫过去全都是“你拼了吗”的新增评论。一直以来社会对女性的苛责审视从未缺席,有的只是愈演愈烈。
但这次,关于“名媛”的真假审视走到今天,坦白说,审偏了。评判真假名媛,根本不是靠背的包真不真,打卡的酒店贵不贵,度假的地方豪不豪华。
拿这些去衡量名媛,未免也太单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