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波兰时尚品牌 MISBHV 抄袭中国摄影师 Hqeivy 的作品可谓是近期的一大焦点话题,Hqeivy 也对此抄袭挪用的事件作出了激烈的维权措施,也激起了不少网友们的关注。MISBHV 未经申请擅自挪用 Hqeivy 的事件事实上发生在 4 年前,时间初期 Hqeivy 对该品牌作出了一系列回应、申诉,但品牌方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复,但 Hqeivy 并未放弃自己的维权行为。
直至今年 8 月,MISBHV 品牌团队重新审视了「抄袭事件」,并表示愿意支付赔偿金给该摄影师,但遭到 Hqeivy 的拒绝,后来,MISBHV 删除了一切有关「抄袭品」的贴文及广告,意在表达「歉意」,但这一系列「抄袭品」依旧在品牌线上渠道发售。除此之外,MISBHV 还有意隔断「抄袭品」流入中国,但该事件依旧东窗事发,引起非议。
MISBHV 抄袭摄影师 Hqeivy 作品对比图
图片:@Hqeivy
回顾近期出现的种种抄袭事件,从知名奢侈品品牌 BOTTEGA VENETA 挪用时尚院校学生的作品,到 Virgil Abloh 疑似抄袭安特卫普六子 Walter Van Beirendonck 的作品,抄袭事件可谓是四处横生。事实上,抄袭事件不仅仅只是发生在今年,历年的时尚圈内也出现了不少披上「抄袭」字眼的事件,比如 MICHAEL KORS 抄袭 LOUIS VUITTON、BALENCIAGA 抄袭 Off-White,甚至是摄影作品、造型作品和时尚电影都曾「莫名巧妙」般的被挂上了「COPYCAT」的头衔。
MICHAEL KORS vs LOUIS VUITTON
图片:Google
知名时尚博主 DIET PRADA 就曾在个人 Instagram 上直言不讳的指出时尚界内的抄袭事件,无论是大牌、设计师品牌还是快时尚品牌都曾被其「批评」。但是尽管如此,事件的结果往往都不曾被众人关注,甚至可以说不少大牌都有着十分经验老成的公关团队来抹平风波。
DIET PRADA 开发人及 Instgram 主页
图片:Google
回顾历年的「时尚设计」,设计师们因为热情和爱好去用心设计,他们不会在乎服装的销量,只关注于如何把服装全新的一面展示于众人。但回顾现如今的风气,时尚的发展往往都伴随着「COPYCAT」的头衔,而时尚为何会从一个独一无二的「创意散播媒介」变成了营销推广企划呢?今回,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分析,为什么高级时装、设计师品牌以及时尚品牌会沦为快时尚「复刻产品」。并向大家解析,真正热爱时尚的人会如何去打造一个完美的作品。
FASHION IS NOT BUSNIESS
商业化时尚是时尚吗?
PRADA 早期作品
图片:Google
延续上文中提到的 「时尚设计是一个用来传播创意和展示设计师们热情的媒介」,服装设计在创立初期可以被划分为各种阶层,比如 PRADA 家族初期是为贵族定制华服的小众品牌、Coco Chanel 的作品是为展示「Woman Umpowerment(女性赋权)」,以及安特卫普六子是为了追求梦想、实现梦想。
但当时尚逐渐的大众化后,时尚似乎成为了一个代表身份的物件,不少人会产生「我拥有这个单品即是有钱人」的虚荣想法,所以时尚不知不觉中的从一个抽象且难以触及的「物品」,变成了不同阶级人去给自己贴标签的一个「价码」,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其实与商业化的入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快时尚品牌抄袭大牌的案例
图片:Google
如果提到商业化入侵,那么快时尚(Fast-Fashion)是一个不得不提的「社会现象」。熟悉快时尚的朋友们肯定都知道,快时尚之所以能够成功甚至屹立不倒,更有甚者热度超过大型时尚品牌,是因为其的快速生产、快速销售,甚至称其为是「快速复刻」的属性而闻名。
快时尚之所以会被称为「快速复刻」,是因为大型时装品牌在刚刚发布新品时不能快速的将产品大量制出,而是要时隔多月才能正式销售,而快时尚与其不同的是,他们可以在大型走秀发布后,快速的复刻出「廉价版」的走秀服饰,简单来说就是大型时装品牌发布新品,快时尚品牌快速抄袭,最后制品发售。
知名快时尚品牌 FOREVER 21 抄袭 GUCCI 的单品
图片:BOF
当然,快时尚品牌之所以会这么做是为了满足大众们追求昂贵的新品却触不可及,所以想通过购买类似产品的方式去给自己贴上「时尚圈内人」的标签,就是这一现象为时尚产业中引起了无数的抄袭现象。但极为嘲讽的是,就算大型时尚品牌发现了快时尚品牌的抄袭,并对其进行申诉,他们所得到的赔偿往往是这些品牌营业额中的冰山一角。
而且,快时尚品牌的店面可以普及全球,甚至热度超过了大型时装品牌,因此也有不少人会认为「我可以通过更便宜的价钱去买一个跟昂贵服饰同样的衣服,为什么我还要花费大价钱去买贵衣服呢?」的想法。
上:Kim Jones 打造的年轻化 DIOR
下:Virgil Abloh 打造的年轻化 LOUIS VUITTON
图片:Google
除此之外,现如今的大型时尚公司常常会提到「年轻化」这一形容词,是因为大型企业发觉到他们的目标群众是 GEN Z 时代的人群,所以他们只需要翻改一些 GEN Z 人群没有见过的服饰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营业额,因此我们会看到 DIOR、LOUIS VUITTON、CHANEL 以及 GUCCI 等品牌们会做出一些「不知道是否适合 GEN Z 人群」的服饰。
另一方面,品牌支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知名日本设计师品牌 Comme des Garons 在创立期间在全球都有着不错的口碑,而随着商业化的入侵,该品牌也分支推出各类复线品牌,虽然品牌正牌并没有受到「波及」,但如果重新去看这些支线品牌,他们真的可以称为设计吗?
Mark Twain 肖像
图片:NPR
此外,快时尚的存在只是罪魁祸首之一,时尚界频繁出现抄袭现象的另一缘由与「创意枯竭」有着直接的联系。知名美国作家 Mark Twain 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所有想法都是来自二手想法」,这一点我们无法做出任何评价,因为如果说时尚全是「Primary Ideas(一手想法)」,那么圈内常说的「汲取灵感」则是不择不扣的「打脸」;又如果说所有想法来自「Secondary Ideas(二手想法)」,那么设计师这一头衔应该被换成「想法搬运工」,所以 Mark Twain 的说辞不能反驳,但又可以被反驳。
BALENCIAGA 创始人Cristóbal Balenciaga
图片:BOF
抛开 Mark Twain 的想法,追溯到时尚发展前中期,设计师们开发的服装的版型、面料的质感以及对美学的追求,比如,BALENCIAGA 创始人 Cristóbal Balenciaga 在初期制作服饰的时候会去考虑女性身体会如何与服装的版型相互贴合,如何呈现出最完美的体态,并从不同的服饰版型去剪裁、重组,最终开发全新的版型,从早前的文章「」可以了解到,Cristóbal Balenciaga 曾经运用不通过的「地方服饰」进行重造,并将这些传统服饰的版型重新分解,最终制作成衣,所以 Cristóbal Balenciaga 所营造的「设计」是一种「二手」但又是原创的设计。
Cristóbal Balenciaga 根据多国服饰改造的服饰
图片:V&A
相比之下,现如今的服装市场里,设计师们都以最简单的服装版型进行翻改,对比现如今的 BALENCIAGA、GUCCI、LOUIS VUITTON,你们会发现,这些服装版型都是「基础款」,设计也从「漫长的改造工程」变成了「印花满天飞」的商品。除此之外,自服装成为热门行业后,服装设计成为了一门学科、一门「交易」,不少学生因为深受现如今时尚行业的影响和「洗脑」,总会认为衣服有点图案设计、加个配饰,甚至说用一些看起来另类一点的材料就是设计的想法。
BURBERRY 翻改品牌 Archive 打造的新品
图片:BURBERRY
据了解,不少知名院校会把服装设计分化为不同的阶段,设计类的学生只需要去画稿、选料和拍片为主,而设计版型的专业会被划分为另一阶层,但依照上文提到的 Cristóbal Balenciaga,服装设计从一体化变成了阶级化,除此之外,这一现象还无形中增添了「服装界的鄙视链」。但如果要把服装版型设计和服装设计进行对比,我们也无法判断出哪一个更加重要。
所以说,因为服装产业的「懒惰」,现如今的设计师们不会再去考虑服装的版型,而是想如何将服装做成一个能够卖的好的商品,,因此导致了「创意枯竭」的现象,最终造成了挪用他人作品、翻改 Fashion Archive 以及扭曲设计的现象。
WARRIORS OF FASHION
时装界的战士
The Talks 为 Yohji Yamamoto 拍摄的肖像
图片:The Talks
前文说到的是时尚在商业化、年轻化以及「创意枯竭」的促使下,成为了一个硕大的交易平台,但其实现如今的时尚行业内还有一些杰出的时尚圈内人担当着维护时尚的重任,而这些「Fashion Warriors」都有谁呢?
Raf Simons 为 CALVIN KLEIN 打造的服装系列
图片:CALVIN KLEIN
比利时时装设计师 Raf Simons 与 CALVIN KLEIN 的「协议崩塌」事件,大家肯定并不陌生。CALVIN KLEIN 聘用 Raf Simons 的原因是想通过其的创新思维去带动 CALVIN KLEIN 的品牌效应,但因 Raf Simons 的创新无法被众人「认可」,所以导致 CALVIN KLEIN 的收益受损,最终取消合作。但换一个观点来看,Raf Simons 为 CALVIN KLEIN 营造出的服饰作品完全颠覆了该品牌的属性,并使其更加多元化,而非商业化,但因为 CALVIN KLEIN 想要前者服从于商业化的缘故才导致双方分道扬镳。
Raf Simons 「Photo Print」服饰
图片:Pinterest
Raf Simons 历年的作品可谓是独一无二,这也是时尚爱好者们所认可的,无论是服饰的版型还是印花设计,都充斥着概念化的属性,他也是现如今时尚产业中为数不多的遵循以「设计」为本的设计师之一。当然,Raf Simons 的作品因独特的审美和概念深深打动了时尚爱好者们,但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也成为众多抄袭者的焦点,其打造的「Photo Print」服饰自发布后就受到众人抄袭,无论是快时尚也好,高街时尚也罢,他的设计也在无形中被「时尚生意人」们挪用。
Martin Margiela 的经典「Faceless」造型
图片:Google
联系到上文中的 Raf Simons,其实 Martin Margiela 也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Martin Margiela 所打造的品牌以现代艺术主义、解构主义以及「Anti-Fashion」为最大的吸引点,Martin Margiela 的走秀并不会想现如今的走秀那般聘用超模、名模来撑场面,因为他一直遵循着他的品牌属性 — 「Don’t Look at Model,Focus on My Cloth」。而且,尽管 John Galliano 接手 Maison Margiela,其品牌效应依旧变相式的存在着,且「启发」着众人。
Tim Walker 为 Siobhan Finneran 拍摄的作品
图片:Pinterest
知名摄影师 Tim Walker 一直以天马行空的创意在时尚界内闻名,出自 Tim Walker 的作品均有着无法超越、无法模拟的属性,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其有着十分缜密的发展过程所打造的。由知名书商 Thames & Hudson 出版 Tim Walker 周边书籍《Time Walker:Story Teller》中就展示出其过人的缘由,该书籍内收录了 Tim Walker 如何筹备作品,比如其为知名女演员 Siobhan Finneran 所拍摄的作品是由一句美国俚语延伸而来,他曾翻阅了无数旧时的报纸、图册,并收集其中的元素,拟定置景、搭配服饰,最终拍摄成品。
Tim Walker 的摄影作品
图片:Google
相较之下,现如今的时尚产业中,造型师们往往只是寻找样片、搭配服饰最终通过后期修图、灯光调和来打造,而且 Tim Walker 的作品还被无数后辈们「借」来参考,所以导致不少视觉产物中也出现了不少的「挪用」现象。除此之外,服装造型方面也深受抄袭的殃及,就拿 Tim Walker 的作品来说,摄影师会通过主题要求来选取服饰,而不是为了让作品好看去拍摄一些毫无意义的「造型作品」。这就是为什么 Tim Walker 的作品无法被超越,就算他的作品可以被「模拟」,但其所渲染的精髓也无法被挪用。
Kim Jones 和 Virgil Abloh 的合照
图片:SHOWstudio
当然,以上三位时尚圈内人只是部分真正热爱时尚的人群,细数下来还有很多未曾提及的时尚人士们都运用着不同的方式去保卫时尚。日本设计师 Yohji Yamamoto 曾在知名博客平台 The Talks 中表达过「People are Wasting Fashion(时尚正在被人们浪费)」的观点,其实这一句话就已经概括了「时尚产业逐渐商业化」的现象。
再次回顾近两年的时尚动态,自 LOUIS VUITTON 与潮流名所 Supreme 合作后,Virgil Abloh、Kim Jones 等人的地位瞬时间崛起,时尚产业也多番改动,变得更加潮流化,虽然我们无法对这一现象做出绝对的评论,但这是否真的遵循了时尚的初旨,而时尚产业会因为这些真正热爱时尚的人们所改变呢?这一点实在值得令人思考。
Text / Cyrus Huang
Editor / Cyrus Huang
2020 年,「Off White」是我最喜欢的球鞋关键词
「亲民化」艺术是 MoMA 的生产动力?
苏富比的球鞋分类中,都有哪些有趣的「老家伙」?
Howie Lee :: SIZING UP (点击原文链接收听)
青山周平 :: SIZING UP
刘雯 :: SIZING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