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快七十岁的陈凯歌能把青春片拍的这么好
昨晚,《演员请就位》最新一期更新。陈凯歌组的《过关》,拿了四组竞演作品中现场投票第一。在这支短片里,曾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被尔冬升导演痛批的陈宥维,和之前的表现相比,他的表演几乎可以用“脱胎换骨”四个字形容。
然而比起陈宥维飞跃式的进步,更让我意外的却是陈凯歌居然这么会拍青春片。
谁都不能否认,在中国,陈凯歌已经站在了导演这个行当的金字塔塔尖儿上。抛开陈凯歌“第五代”电影导演的身份不提,光是戛纳金棕榈他都提名了五回,时至今日,中国导演里也只有他从戛纳捧回了一尊金棕榈。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1952年出生,年近七十的陈凯歌,如今依然还能这么精准的把握片中一二十岁的年轻男女的情感状态。在陈凯歌导演过往执导的电影作品里,多见的是像《黄土地》、《霸王别姬》这样有烟波浩瀚的厚重历史背景与深刻社会反思的作品,然而《过关》这部只有十五分钟讲述少年男女情爱与成长伤痛的小短片,却让人看到做惯了浓重大餐的陈凯歌,依然也能调理清爽可口的小菜。
但是这个看似轻盈的青春成长故事却并不好拍。其中最难的地方就是三位主演饰演的角色之间情感关系的平衡问题:任敏(饰小安)和董思怡(饰佳奇)饰演的角色是一对闺蜜,陈宥维饰演的阿凯是董思怡的男友,但在和小安一同“过关”的过程中,却产生了友达以上的暧昧情愫。
这样的人物关系,一个不小心就会掉到“男朋友劈腿自己闺蜜”的烂俗套路里。就像陈凯歌导演在拍摄过程中说的那样,“要么就是说你(任敏)绿茶,要么就是说你(陈宥维)渣男。”
其间的分寸感,极难拿捏。像是在两个人互捆手机的那场戏里,捆绑这一行为本就容易产生情欲的意味,以及两个人之间的肢体接触,一个不小心,就会让阿凯和小安变成陈导口中的“绿茶”和“渣男”。因此在这场有些棘手的戏里 ,导演给两个人的表演设下了精准的锚点:
阿凯碰触小安身体的淤青并非出于情欲,而是出于他对小安遭受家暴的同情和关心,而小安对阿凯的触摸,应当是视为一种朋友间的玩笑,而不是一种侵犯。
到这儿,暧昧的感觉便消解了一半。而紧接着的阿凯和佳奇在门外的那一个吻,又再一次在观众面前锚定了阿凯和佳奇之间的情侣关系。于此同时,接吻和轻抚之间形成的情感对比,让三人之间的关系归于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与克制之中。
岁月流逝,未曾让陈凯歌的情感触角变得干涸萎缩,在对微妙情感关系的体察上,陈凯歌依然保持着少年般的敏感。
陈凯歌导演在聊到他对《过关》这个故事的理解时说,“过关”是一语双关,既是指片中的“过海关”,更是这些演员在表演中过关。而为了让三位演员能够成功“过关”,陈凯歌导演也不遗余力提供着指导与帮助。
陈凯歌对三位青年演员的指点,称得上的是因材施教。对于之前常常演乖乖女的任敏,陈导对她的要求是“变一下儿”,细致的讲戏,描述小安的心理状态以及人物背景,甚至亲自示范角色的语气和神态,帮助任敏突破自己的表演范式和固有形象。
当任敏坐到监视器前看见自己在镜头前的表演时笑着说“太不像我了。”
导演回了一句“太好了,不像就对了。”
做演员,最怕的就是银幕形象固定,戏路越走越窄。陈凯歌导演的这句“不像就对了”,可能是任敏在这个节目中收到的最大的一份礼物。
对于董思怡和陈宥维,陈凯歌导演则是用自己的信任,来帮助他们塑造对表演和角色的信念感。像是两人在房间门前接吻的那段戏,不怕一次次重拍,导演亲自上阵,手把手教两个演员怎么走调度、怎么给反应。在文章开篇的时候,笔者提到了陈宥维在表演上近乎“脱胎换骨”的变化,而他的这种飞跃式的进步,除了他自身努力的因素以外,更离不开的是陈凯歌导演对他的发掘、成全和点化。
在成片里,陈宥维的表演最为人称道的部分就是最后的那场追逐戏。因为之前有舞蹈的底子,所以陈宥维的协调能力非常的不错,当陈凯歌导演看到陈宥维能干净利落地单手翻过地铁栏杆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我们要利用”。
这段戏,导演没有用动作戏常用的快剪快切来表现,,反而用了大量的跟拍镜头和快速移镜头,而陈宥维干净利落的身手也完美地满足了镜头表现的要求,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把整个短片的质感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咔!”当这场追逐戏来到尾声的时候,陈凯歌导演略带兴奋的喊出了那个“咔”字。
“够了?”来到监视器旁的陈宥维有点不敢相信。
“够了,一条过。”一条过,这是在片场上导演对一个演员最大的肯定。
正像陈凯歌导演在短片的点评环节说的那样,他来到这个节目最大的目的,是“帮助年轻演员进步”。而不管是帮助任敏突破自己原有形象的局限,还是对董思怡、陈宥维的鼓励与肯定,让他们在镜头面前找到自信,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的背后,是陈凯歌导演对年轻演员们实实在在的帮助。
而这种帮助,也都被所有人实实在在的看在了眼里。在点评环节,尔冬升导演说到陈宥维的表演时,就着重强调了陈导对他表演上的调教,尔冬升导演对陈宥维的评价,也从“哭的时候像是在嚼口香糖”,变成了“真的,(宥维)你可以的。”
“把你们在生活里的样子拿出来就对了。”在短片开拍之前,导演就给了三个年轻演员全然的信任。导演给了他们大胆表现的机会,而他则在一旁指导、观察,纠正他们的不足,放大他们的优势。
最后的这场追逐戏,正是陈凯歌导演对陈宥维自身优势的发现,并且通过空间调度以及镜头设计放大了这种优势,才有了短片和演员最终互相成全的双赢结果。
在采访中,当陈凯歌聊到这场戏时说道:一瞬间,只属于孩子的这种气象就出来了。
在短片的点评环节,陈凯歌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己对于少年的理解:成年人把生活当游戏,少年把游戏当生活,少年不像成年人那样有各种各样的顾虑,他们是不计利害的。
“孩子做起游戏来比教他们的成人认真,是他们以为游戏就是人生”。二十年前陈凯歌在《少年凯歌》中写下这句话。而在导演这件事上,他也一直是那个认为“游戏就是人生”的少年。
“在讲戏的时候,陈导的眼睛里是有光的。”陈宥维这样形容陈凯歌在片场时的状态。
任敏在最后感言环节的时候说到,以为拍这个戏可以不熬夜,觉得导演年纪稍长应该要养生了,结果陈凯歌是一个不养生的导演。
其实这份少年心性,一直都藏在陈凯歌的身体里。包括这部《过关》,在他多年的创作生涯里,我们似乎能够窥见一个隐约的“少年宇宙”:
《边走边唱》里黄磊饰演的那个抛却寓言和神话去追求爱情的瞎眼徒弟、《无极》里为爱人舍命奔跑逆转时空的昆仑奴、《妖猫传》里纵酒长歌的李白和如梦似幻的白鹤少年、《白昼流星》里桀骜的边疆小子……在这个宇宙里,陈凯歌似乎一直都像少年一样,热血沸腾,永远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