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宥维:“不要太着急去证明自己的演技”(2)
2020-11-16 03:54:栏目:文学
在节目衍生内容采访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是选择好剧本还是高片酬?”,他马上回答,高片酬。伴随着他在节目首期的负面热搜,“不是偶像”的言论也让他处于风口浪尖。
这些话无一例外地为他惹来了麻烦,很多人因此嘲笑他,质疑他。但事实上他想说的后半段总是被淹没在浪潮一样袭来的声音里。“大家的刻板印象太重了,高片酬就等于烂片?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想,真的有人喜欢你的收益跟成本是不成正比的吗?”他认为高片酬不是漫天要价,不是粗制滥造,价格本身就是一个物品的价值,努力付出所得来的高品质就应该配得上高片酬。
“我相信对于高片酬的嘲笑,不仅仅是因为我的选择,还体现了他们对于娱乐圈的刻板印象。”“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不就是要打破别人的刻板印象吗?作为'小鲜肉',我们是不是有义务让别人看到'小鲜肉'也有不一样的角度和他们不同的努力?”
近期,陈宥维还参加了一档叫《亲爱的小课桌》的综艺,在里面他要当代课老师,参与课后托管班的日常教辅工作。整季下来,节目里的教育专家张敏老师就曾在微博上公开表达过对他的赞许,还转达了一位教育大咖的评论“以前对年轻人追星不理解,其实在这些偶像身上有很多正能量,只是他们太过于帅气的外表容易掩盖了潜在的才华”。
张敏老师还对陈宥维说过“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偶像原来有这么多面的。”“哇,我值了!”陈宥维那一刻感觉到,“我会觉得这是我的收获,我也会把它作为我今后的一个使命。”寻找这种认可被他用“使命”这样宏大的词来概括。
追求刻板印象的打破与他自己所说的身上似有反骨或许有某种联系。此外,他身上还有一种孤独感,总是需要把自己打开才能完全进入到综艺节目里。《青春有你》的时候,他很慢热,“会自己干自己的事情”。直到有一天,他帮一个选手打了一份饭,交到了赛期最好的朋友,这位朋友带着他融入了更活跃的社交圈,镜头里才逐渐出现陈宥维和别的选手的互动。在《演员请就位》第二季里,则是演对手戏的演员们帮助了他,“相信他们,接纳他们,相信别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而走出节目,他还是需要回到一个人的状态。他回到家会听一会音乐,有时候会呆呆地坐一阵,“慢慢地踩下那个刹车。”他的爱好是骑摩托和下象棋,“摩托车就是用你的手和脚去控制它,一个人就能完成;象棋就用你的脑袋去控制,我觉得很简单,很轻松。”
每到生日前夕,他都会感到焦虑,害怕太多的祝福信息。他有一个愿望,想在生日那天逃离,逃离北京,骑着单车,向北飞驰。在他想象中的那个“遥远的北边”,意味着他可以不接受任何讯息。
《星际穿越》里,有一个镜头给了土星。在星带的环绕中,土星静静地漂浮着,独自发出响声。看这部电影时,陈宥维说自己会恍惚间和土星产生强烈的共鸣。
他喜欢思考,爱看书,经济学、心理学、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都会出现在与他的对话里。他还看过陈凯歌的自传《少年凯歌》,“有种看《老人与海》一样的体会”,他被里面的浪漫气息深深打动。《无极》对他的影响也很大,“我就记得一点,你要承担你自己选择的后果。”“你的一生是你自己选择的,我是这么认为的。”
当问到有没有因为舆论觉得不被理解时,他回答到:“不被理解的事情太多了。但又不能说不被理解,我觉得是人家没有理解完整的我而已,不能说别人是曲解了你,只是因为他们通过认识你的途径比较少,比较窄,所以不能认识你这个球体,只认识你的碎片。”陈宥维不介意自己处在漩涡之中,但是,“我希望我能够有一个作品代表自己。”
《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给了他一个新的机会,接受采访的时候,陈宥维说这档综艺是他生命的转折点,他好像释然了一些什么东西。但是问他释然了什么,他坦诚地讲好像也答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