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地,女性题材一度成为这段时间的关注焦点。女性生存痛点、女性现实困境、女性力量崛起……话题无数。
这些直戳人心的台词都出自同一部剧集,最近在网络上屡创热度的、引起无数讨论的剧集——赵薇发起的女性题材独白剧《听见她说》。《听见她说》是全国首部“女性独白剧”,在形式上它是特别的:
全片只有演员一人,通过念台词和表演向大家展现故事的前因后果。没有转场,没有对手戏,只是在固定的空间里;台词非常文学性,全靠演员自身的张力撑起全部画面和故事。参与拍摄的齐溪在采访的时候是这么说的:表演难度很大,就一个人在那儿叨叨叨叨叨叨……杨紫对于独白剧的表述就更具象了,“20多分钟7页纸(台词),全程都是自己在对着镜头说……”
光是听起来就能感受到表演的难度之大。对演员来说是考验,更是挑战。再一看参演的八位女演员,咏梅、奚美娟、郝蕾、杨幂、白百何、杨紫、齐溪、王智——热度有了实力也不缺,期待指数再翻一番!除了形式上的独白剧别具一格,《听见她说》在题材上更是精准犀利——女性题材短剧,聚焦当代女性的生存痛点。剧集目前已经播出两集。前两集讲述的“容貌焦虑”和“原生家庭”的社会话题引起高热度讨论。直戳人心的台词让大家感同身受。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赵薇就说过“女性捍卫家庭的题材已经过时”,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女性本身的真实的东西。发起《听见她说》也许就是赵薇自己对当代女性的困境和困惑的理解,是赵薇给大家交出的回答。《听见她说》系列翻拍自BBC的短剧《她说:女性人生瞬间》。《听见她说》还没有全部播完,在保持期待的同时,原版《她说》也是很值得大家去看去了解一番。《她说》系列故事时间跨度近百年,讲述了过去一个世纪里那些冒着巨大风险、站出来反抗不公正、揭露性别歧视现状的女性的事迹。涉及到黑人民权运动、职场性侵、婚内强奸、性解放运动、针对女性的宵禁、种族歧视……当这些新闻中描述的社会现状落实到每一个女性个体上,于是有了她们坐在镜头面前讲述,娓娓道来自己的挣扎与困境。她们口中描述的琐粹细节让故事更加真实,同时也更加震撼——这就是《她说》的主要内容,8位女性讲述了8个故事。而这些故事即使放在今天,依然让人头皮发麻,产生共鸣。比如第一个故事《compliance(服从)》,讲述的是女演员受到导演的职场侵犯的故事。正是女演员的顺从让自己一步步受到侵犯。所有人看到这里的第一反应多是质问:为什么不反抗。更真实的是,不仅仅在影片中,在现实中类似的性骚扰事件曝出时人们常有的反应,都会是指责被害人:你为什么没有反抗反而顺从。其实要理解受害者的这种顺从行为,就需要回到权力关系中:在权力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的“同意”,很多时候并不是真实的意思表达。这种“同意”往往是因为害怕受到权力者的报复、伤害,以及缺少应对骚扰的经验,不知所措下的被动顺从。影片中,面对上位者导演的骚扰,演员所说的“好的”,是被权力威胁和骚扰下的顺从,而非演员的真实意愿。当我们问受害者为什么不反抗时,其实是搞错了问题的重点,,甚至可以说是助纣为虐,是对受害者施加二次伤害。真正应该被质问的是,权力上位者。比如剧集的第5个故事,叫《Reclaim the night(夺回我们的夜晚)》。故事取材于真实历史:1977年英国利兹市由于多起女性受害,连环杀手迟迟未能归案,警方颁布宵禁政策,女性被要求9点以后不能出门,若有急事必须一名男性陪同。有姑娘质问警察,为什么要对女性实行宵禁。警察的解释是:“这是在担心你的安全。”这条宵禁令颁布于40年前的1977年,但是到现在这样的观点和话术依然在被使用着。有人给女性们提出的防狼手段是:晚上不要出门,乖乖呆在家里,衣着越保守越好,不要喝酒……似乎没有人告诉男人们:凶手可能是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所以你们每个人都不能上街,好让女人能安心走路……为什么我们要让没有做错事的女性晚上不要出门,为什么不是让潜在施暴者男性晚上不要出门呢?
总之,通过《她说》,我们可以看到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平权之路走得异常坎坷。但是正因为这些问题的曝光,才唤起大家女性力量觉醒,让被害者不再沉默。在过去的一年里,关于社会性别、女性话题的讨论一直居高不下,在热点上的女性题材的作品也是层出不穷。有《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聚焦女性情感生活的,树立新态度、新观点的女性群像剧;也有《不完美的她》《摩天大楼》这样的,关注了女性情感之外的生活困境,展示了女性之间的团结和友好;更有《乘风破浪的姐姐》综艺大火让大家重新审视年龄焦虑,感受成熟女性魅力。显然,女性社会现象得到关心、被热火朝天的讨论是毋庸置疑的好事情。女性们通过思考获得勇气,开始表达;男性们更加了解女性,认识和尊重他们的爱人和亲人,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多人发声、更多的曝光,更多人认清事实。
但是随即出现了另一个让人思考的问题:女性群体确实是需要被独立强调,并且被发声昭示力量的群体吗?
好像也未必。回到文章开头讲的《听见她说》,容貌焦虑和原生家庭…...显然不仅仅只有女性才陷入这样的困境。有很多男性网友留言自己也深受困扰,《许愿》导演李非也坦诚亲子关系也是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这些轻易戳到人心的社会现象与其说成是女性生存痛点,不如说是大众的普性痛点。就像那个故事告诉我们的简单道理:当有人向你发出一条指令,告诉你不要去想苹果的时候,你收到指令的刹那脑中想象的一定就是苹果。当很多人都在诉说女性生存困境,你能够感受到的只是困境。比起为了解决困境勇敢发声的美好愿景,矫枉过正的不断强调反而会引起更多的焦虑和不安。我们想要谈论女性的时候,首先应该谈论人,然后才是性别。当我们刻意去强调女性、男性,其实就是在强调性别差异的概念。过度强调反而是真正不公平的体现。比起女权,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平权,摘除性别带来的标签。就像马伊琍曾经在采访里说到过的一样“不要过分强调女性题材……不去孤立男性,也不过分抬高女性”。当然,解决问题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提出问题、正视问题已经就是一种进步。只是比起女性因为性别受到关注,我们更希望那一天的到来——“我是个女孩,但这点不该这么重要”的那一天。撰文:Emin
图源:微博、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