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应该是我们最熟悉又陌生的运动,熟悉在于当我们走到街上,带棒球帽的人一定不在少数,从New Era到奢侈品品牌,,无论哪种风格,棒球帽都是最百搭的。近年来随着街头文化在国内的兴起,棒球夹克和棒球衫同样成了各类穿搭风格中最不可或缺的一件单品。陌生则在于大部分人都不清楚棒球的规则,平常也不会主动去看棒球比赛,更不会与好友一起打棒球,交流有关棒球的话题。
同样我们关于棒球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是少之又少,有名的更是屈指可数。直到今年,出现了这样一部电影,以棒球和少年之名,在FIRST青年电影展放映完毕后,收获了全场500名观众足足五分钟的掌声,最终夺得FIRST最佳纪录长片奖,它就是由许慧晶导演的《棒!少年》,大概也就是几个小时后,豆瓣开分9.3分,创2020年华语电影最高分(即使现在回落到8.7,但依旧是最高)。
可这部电影的命运却和棒球在内地的地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首映日仅有1.1%的排片比、2.9%的上座率、1.2万的观影人次和40万人民币的票房,截止目前为止,累计票房也只有365万人民币,相当于跟它同期上映的《沐浴之王》首日票房零头的一半。
图片:猫眼专业版
惨吧?戏里,强棒少年队在美国输了球;戏外,《棒!少年》在影院里输了钱。但作为一个影迷,还真不想让这样一部年度好片与各位读者们失之交臂,趁着《棒!少年》还在个别地方的个别影院还有个别的排片,为大家讲一讲这部「反励志」,「反热血」的纪录片是如何登顶今年华语影坛的。
命运的棒:
北京某郊区的一个棒球场上,一群8岁左右的少年们正在球场上训练,少年们一个个英姿飒爽,朝气蓬勃。但这不是什么兴趣爱好班,他们也并非出身非富即贵,相反,这是几位国内顶级的教练,试图用棒球为一群经过严格筛选的孩子们开辟新的道路,但筛选的主要条件,不是身体素质,而是需要符合家庭贫困的条件。这些孩子们都来自农村,要么是孤儿,留守儿童,要么就是服刑人员和残疾人员子女。在前奥运国手、中国国家棒球队主力队员孙岭峰和其70岁的师傅张锦新的组织下,他们走到一起,在北京「强棒天使基地」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队。
这个棒球队,成立的真是不易,首先摆在眼前的便是现实问题,最初的强棒天使基地坐落在北京市郊的一个村庄中,但为了市容整洁以及城市发发展的需要,村庄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拆迁,三层以上的建筑不能作为群租房出租。为了躲避检查,基地的玻璃门窗都要贴上不透光的黑纸,夜里更是不能开灯,锅炉被拆毁,暖气完全没有。
逼不得已他们只能来到广州参加集体冬训,没想到这里场地的主人也告知他们,由于城市规划,这一片球场在明年的这个时候,或许就不存在了。冬训时,孩子们的喊叫声也时时伴随着打桩机咚咚作响的声音,城镇化,现代化的浪潮就这样把这群孩子甩到了一旁。
其次的难题就是这些孩子们没有任何棒球基础,同时心理层面还有不同的创伤和隐忧,要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学会打棒球、爱上打棒球,还要打进国际赛场,可能吗?
猛烈的火:
影片中孩子太多,导演通过两个少年的不同视角以两条故事线展开,一条线来自马虎,他比其他孩子晚加入棒球队,刺头一个,每天就是生气和打架,拖把棍一抽,二话不说就是干,下手还贼狠。调皮捣蛋更是出了名,文化课上,马虎吃粉笔、吃胶水、吐口水,丑态百出。班主任忍无可忍向教练反应马虎在学校的表现,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扭转了文化课老师对基地孩子的看法,在同学眼中,要是让他上飞机,他都能把飞机拆了。
所有人的耐心,都被他挨个挑战,包括观众,我甚至一度以为这孩子就是没救了。但随着镜头对他的观察,教练带他回到了老家,我们才知道马虎来自宁夏,爸爸喜欢打架,他三个月的时候,妈妈走了。马虎从小没人管,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马虎成绩极差,明明是上六年级的年龄,却连三年级的课程都跟不上。他调皮暴力,只是一种对自我保护的野蛮生长,其实这个熊孩子也有他柔软脆弱的一面。
和爸爸视频时,他比任何时候都乖。还告诉爸爸:我这两天好着呢,一直没打架,人家说我好好学,以后能当棒球运动员。
面对70岁高龄张锦新师爷的慈祥管教,他屡次不听,遭到师爷罚站,结果这边师爷教训其他队员,宣称「我要把你们训练成一匹狼」;那边马虎对着镜头发脾气说:「我什么都不是,我就是个流浪狗。」这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的形容,这三个字背后,藏着多少委屈、心酸和不甘?
漆黑的夜空下,他看向远方、想起了根本没有任何记忆的妈妈,深情地唱到:「妈妈呀妈妈呀,你走了以后,天空在下着雨,我想你,第一次喊妈妈呀,最开心的是你.....」
还好这次师爷没有放弃他,找到了马虎骨子里的顽强和反抗精神,鼓励马虎把力气用到赛场上去拼,马虎也再也不愿被丢下了,他拼命的练习,在赛场上不要命的去抢垒,他不会再让自己对自己失望了,同样也不会让师爷失望。
慢慢的,马虎也变得越来越懂事,开始教低年龄队员如何打棒球,在比赛之余学习国歌。在最后他们输掉了美国那场「改变命运」的比赛后,马虎还安慰队内心态崩溃的队员不要伤心,俨然一副大哥哥的模样,而那些心态崩溃的队员中,就有小双。
柔和的水:
与外向的马虎相反,小双是个温顺敏感、有一丝忧郁的孩子,他同样生长在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出生后不久,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双胞胎哥哥被送给他人抚养,小双是被大伯和二伯接力养大的。打棒球被大伯视为小双唯一的「出路」,但当基地里的教练最初去接他时,他还以为自己被大伯卖掉了。
小双小小年纪,一颗心却已经千疮百孔。他敏感,谨小慎微,有「眼力见儿」,比基地其他孩子更「懂事」。他总是在安慰队友和家人,自己肩部受伤也要坚持忍痛继续投球,队伍中有任何空缺,都是由他去填补。
可是,一根永远紧绷着的弦,「断」的时候往往更惨烈,镜头里,一向很安静的小双,有两次哭泣格外扎心。一次是和马虎打架,马虎指着球网说:「你爸爸在那儿挂着呢。」小双气得大哭,一度坚决不原谅马虎。再就是他们输掉了美国那场「改变命运」的比赛后,他崩溃着说:「我们没有机会了,你知道这么一次比赛多难得,咱们对得起关心咱们的人吗?」一个把所有事都藏在心里的孩子,难得爆发一次,想的依然不是自己,而是对不起别人。
电影结尾时,小双因为二伯得了癌症,无法接受再次与至亲分离,回到了家乡,不肯再回队里,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与大伯一起去爬上,爬到山顶,小双招着手呼喊着说:「大伯,你不能丢下我不管!」是小双全片唯一一次外露自己的期盼,也露出了唯一一个笑容。
未来的梦:
影片的后半部分,故事随着孩子们去美国参加比赛,节奏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导演在剪辑方面利用升格镜头、蒙太奇语言,甚至一些MV式的片段渲染了一阵子热血的氛围。少年们第一次坐飞机去美国比赛,他们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繁华世界,白天打比赛,晚上在宾馆学唱国歌,但随着比赛的失利,这种情绪戛然而止,忽然中断。
导演足够克制,克制的原因是因为他知道这是纪录片,记录的是现实,而不是故事,现实不会随着这帮少年一场比赛的成功而改变他们的命运,更何况他们是失败了。同样现实也不会因为一场比赛的失败就给他们判了人生的「死刑」。
影片中孙岭峰教练在和孩子们讲道理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棒球,我就是一个流氓。」影片中的马虎,小双和其他孩子们又何尝不是呢?他们是不幸中的幸运儿,因为棒球,他们命运的一部分,已经掌握在了他们手中。将来这些少年们如果水平突出,可以进省队、国家队,成为职业运动员;或者拿到成绩,作为体育特长生进入大学;不做职业运动员,也能当体育老师或者教练。
影片历时两年的拍摄,三年的剪辑,这才终于与广大的观众见面,而当长大的马虎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这又是另一种震撼,如今的马虎看起来已经与影片中的马虎截然不同,在FIRST影展和影片首映礼时,马虎捧着帽子在一旁站的笔直,他说这是棒球队最起码的礼貌。当年小霸王的样子早已消失不见。
而小双,尽管他并未露面,但是在教练的描述中,小双也已经回到了基地继续打球,虽然已经无法追上马虎他们的进度,但小双依旧在和年轻的小队员们一起训练,不久就有望回到队中,再一次出征。
棒球最早起源于15世纪,前身是流行于英国的板桨球。后来传到美国。1839年,美国纽约州古帕斯敦举行了首次棒球比赛,因为棒球是不计时的,不会出现足球或者篮球那样时间不够的情况,所以它是最容易反败为胜的体育比赛。
换句话说,棒球比赛无论落后多少理论上都能够在最后一刻反败为胜,《棒!少年》中的几位棒球少年们正是从棒球这项运动中学会了叫板命运,顽强不屈的精神。虽然他们在遇到棒球之前人生境遇跌到了谷底,但之后他们的人生一定会触底反弹,不信,你看着。
Text /JIM
Editor / JIM
为什么我们将这个品牌称为嘻哈文化的「时光机」?
「D伯爵」教会我的穿衣之道
这一代年轻人的爱国方式,变了
Howie Lee :: SIZING UP (点击原文链接收听)
青山周平 :: SIZING UP
刘雯 :: SIZING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