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畔一盏灯(2)
自那以后,修鞋机、缝纫机、磅秤,更多老物件走进陈杰的视野。缝纫机也是陈杰的心头好。母亲端坐在缝纫机前,左手把布铺平往机针前推,右手向前拽,双脚不停地踩着踏板,哒、哒、哒……这是至今留在陈杰以及更早一代人脑海中的记忆。「那时候,缝纫机是件宝,很少让我们触碰,生怕不小心弄坏了它。」盯着这些暮气沉沉的老物件想方案时,陈杰会不自觉陷入沉思:它们修的鞋走过多少路,它们缝的衣裤里有多少「慈母手中线」,它们,又称过多少生活的重?2005年,中国艺术家宋东在东京做了一次名为《物尽其用》的展览,参展的有肥皂、断掉的娃娃腿、饮料瓶盖、锅碗瓢盆等,共上万件。这些物品是他母亲赵湘源女士多年积攒的生活家用。将这些东西铺在地上的时候,宋东铺开的是一个家庭的生活记忆,一代人的生存哲学。
《物尽其用》的展览
但如果曾经「物尽其用」是一种匮乏下的生存之道,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这样的精神?这两年,陈杰明显感觉找寻老物件的难度变高了。人工智能时代,生产速度越来越快。老房子消失,新房子很快盖起来;老职业被替代,机器人走上生产线;墙上不挂钟了,时间跑得比以前更快。「下一代人还能见到这些稀罕物吗?」他很怀疑。「有时候觉得自己是在对抗时间。」陈杰这样理解自己的工作,找寻、解构、重组,想方设法赋予那些原本蒙尘的器物崭新的意义,链接过去与现在。把物件从时间碾过的车轮下救起,以新的面貌续写故事,陈杰觉得自己好像看到了更多「眉目」。他试图将更多废弃物品纳入改造范围,探索更多样化的家居品类。而他的动力就在于闲鱼上那些和他有着同样爱好的玩家。去年,闲鱼特别上线了「循环工厂」计划,号召用户共同「重塑废物的一万种可能」,这与陈杰的想法不谋而合。作为国内最大的闲置交易平台,闲鱼为事物提供了一种可循环的可能性,去年它就创造了超过2000亿商品的二次流通,重新激活了它们的价值,变浪费为消费。陈杰希望通过闲鱼这样既能够交易,又能够交流的平台,让更多旧物重返日常生活。「电灯,是对黑暗和光明轮回前所未有的干扰」,汪民安这么说道。变废为宝,保持有趣,玩家和闲置交易平台在这个时代的新使命,或许就在于此。
陈杰和他的蒸汽朋克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08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