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鼓鼓的肚子,软软的。
她的家是晃荡着水草和小鱼的大海(也有着软软的感觉)。
可是故事的发生,就是因为这位母亲受到了人类的威胁。你明明觉得不会,可有一天,我们亲手制造的成千上万吨垃圾,就会一下子吞掉大海,吞掉波妞的家。
就这样,被垃圾绑架的波妞,从大海来到陆地,认识了男孩宗介。在一丁点大的波妞面前,这个“巨大的男孩”成了她的保护神。
其实这个“巨大的男孩”,在人类世界里也是个小不点。其实,不是宗介不礼貌,而是因为这一家人相处就像朋友。
但疑问也来了……只要平等,世界就没有争端吗?只要人人都软软相处,生活就美好了吗?故事幼稚,人物关系简单,时时刻刻营造软软的“平等感”,更是显得太童话。其实,Sir聊宫崎骏聊了很多次,但这次又是一个合适的机会。因为《崖上的波妞》里,藏着宫崎骏的过去,过去给了他创造的动机,也在抚平他心里的伤。同名的幕后纪录片,挖出了他一些不为人知的老故事——身体弱,跑步老是最后一名,“劣等感”包围了他的童年。“如果没被生出来就好了”这样的想法,宫崎骏很长时间都有。这样的小孩照理会很依恋母亲,但生活开的玩笑却是……宫崎骏记得,他曾经苦苦央求妈妈背一背他,可妈妈只能含泪拒绝。
回头看,这位对教育无能为力的妈妈,只留给他两样礼物:这两件礼物被他保存一生,当记者走进《波妞》的幕后,发现它们已变成了宫崎骏的现在。
不仅外表要像,还得反映人类的七情六欲,得有童心,得兴奋,每一个动作,都要饱含人类的天真愿望。所以,老爷子觉得波妞的裙摆“不真实”,就会亲自下手改。
觉得工作人员没童心,他会直接示范……说真的,七八十岁的老头真要卖萌,你挡都挡不住。
△ 这是宫崎骏在演示波妞惊吓的样子,他要求是,必须“分秒不差”
“我希望孩子们看了电影之后,会觉得人是可以在波浪上奔跑的,那我就觉得成功了。”
那位无法拥抱孩子的妈妈,身为“距离宫崎骏最近的人”,给了宫崎骏一份持久的精神力量。从在意身边妈妈这个点出发,宫崎骏也特别在意周围的人和事,常常将它们转化为创作。
但经过小路,经过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最后我们才看见了那个: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09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