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三里,你几乎看不到现代痕迹。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他们从国外淘回来的古董家具与艺术收藏品。这张来自上个世纪的橱柜,是19年在美国加州发现的,当时它藏在一堆旧书下,被封尘在白布下面。尽管做工并非精致,且价格高昂,但是这些都抵挡不住他们对物件的一见钟情,不惜高价买下,并不远万里地从美国运了回来。
门口的老鹰雕塑是19年夏天在首尔偶然遇到。它原本生活在喷水池里,三个人被它神采奕奕的气质吸引,直接从水池里拆下购回国内。
为了找寻油画中的同款收藏,在全球范围的古董市场大海淘针,直到找到一模一样的为止。说到这里,Zoe从橱柜上拿起一盏烛台,激动地告诉我们这是出自墙上的油画,一见如故的熟悉感让她无论如何都要拥有它。
在他们滔滔不绝的分享之中,能感受得到人与物之间的熟悉感与信赖感。这个时代,人与人难以怦然心动,却能对物一见钟情,也是一种幸福!
他们赋予了这些老去的物件新的生命,而物件帮助了他们呈现了这个建筑的理想面貌——它正从一座无人打理的现代建筑变得越来越有年代感。除了对收藏品疯狂般的热情,他们对空间细节设计的极致追求也近乎偏执 。收购古董的标准极其严苛,常常只挖掘市面上独一无二的孤品。一对常人看不出色差的烛台,却令他们无法忍受,以致于要借助日光和灯光来使他们变得尽可能一样。为了让访客感受到自己置身于油画中的中世纪生活,他们从古董市场寻找画中家具装饰品的原型。比如——墙上的钟摆、桌上的烛台、客厅中央的钢琴、以及角落随处可见的摆饰。和他们的名字——「森三里」一样,对称在这个空间里运用得淋漓尽致。迷宫和庭院的柏树对称生长,油画在墙上对称地悬挂,烛台平均在橱柜左右两侧,在灯光下甚至可以拉伸出对称的影子。而窗外的风景无论延伸多远,景物都出现在中轴线的尽头。油画里的空间和真实的世界也如同两个平行世界同时存在着——如同空间里一面面镜子所折射出来的画面。「对称就好像人的内心的两个面,有白天有黑夜,它们都寄存在你身体里面。白天是可能是理性的,晚上是可能感性的,但都是同一个人。」如果说「森三里艺术村」是通过物件陈列为访客创造了穿越时空的艺术体验,那么「森三里歌剧院」则通过油画剧本的方式让顾客参与一场了戏剧演出。推开白色的大门,在昏暗的灯光下,酒红色棉绒帷幔和垂挂的油画,把空间隔分成三层。仿佛剧院舞台一层层拉开帷幕,在空间的纵深感之中,预示着一场好戏即将上映。年轻男女在剧院相遇,绅士制造机会攀谈,并邀请她跳一支舞。他们由此相识和相爱,然后进入幸福的婚姻殿堂,视线对景的尽头,是朋友和亲人来到婚礼上见证的一场快乐的宴席。工作人员的服装设计来源他们身后的油画,推车与餐具在灯光下,觥筹交错之间,复刻了油画同时期的盛宴。吧台背后,红色幕布的拐角处,断臂维纳斯出现在红色的灯光下,打破人们对白色维纳斯的认知。不少客人会被这个「彩蛋」惊吓到,说像在鬼屋。「来点恶作剧吧,为无聊的生活制造一点意外与波澜。」和歌剧院古典优雅风格截然不同,森三里社区店的设计风格呈现出充满活力的年轻气质。停在社区店门口街道的mini coffee是三人近期改造的车尾箱移动咖啡馆。这是他们结束一天工作后休憩的空间,也是他们把森三里文化带往广州市区的载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12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