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岁开始,意识到小学的生存环境更为复杂,于是讨老师欢心也提上了日程。
那么问题来了,在家不能跟父母发脾气,在校不能跟老师同学发脾气,那脾气都上哪儿去了呢?大麦是个不折不扣的妹控,从小就对妹妹无条件纵容,明明身高体重都占绝对优势,却从来打不还手。所以也就不奇怪了,为什么小米对她总是无比“凶残”,肆无忌惮。
突然之间,连这个唯一可以发脾气的对象,也需要讨好了!所谓崩溃,不就是情绪长期积累无处发泄,最后憋了个大的原地炸裂了吗?!之后,我又回顾了一下大麦的成长经历,倒是简单得多。从小到大,她几乎从来没有在外面发过脾气,有无数朋友跟我说,这孩子懂事极了。事实上,这只大白羊糟糕的脾气一度是我最头痛的问题,这场艰苦的斗争长达七八年。一天炸裂几次、次次满地打滚,曾经让我心力交瘁,生无可恋。她总是不遗余力地讨好全世界,然后把所有的坏脾气留给我。
珍惜孩子的坏脾气
其实只要想一想我们自己会向谁发脾气,就会明白我为何会感到荣幸。能够让我们毫无顾虑做回自己的,一定是最亲的那个人。是那个不管我们多糟依然觉得我们很好,不管我们多任性也不会离开我们的人。
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太忙,我在上小学前几乎都寄养在别人家中。不可否认,那一家人都待我极好,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般照看。尽管如此,我依然清楚那不是自己家,察言观色几乎是一种本能。偶尔父母会把我接回去住,那么在父母面前我就可以任性了吗?和父母相处的时间那么宝贵,难道不是更应该拼命表现吗?童年的经历给了我传说中的高情商,但也为今后埋下了巨大的隐患。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徘徊在学校的心理诊室门口,所幸后来被另一半治愈。
年幼的孩子前额叶发育不完全,青春期的孩子受生长激素影响,在控制情绪方面都非常困难。他们讨好大人,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如果需要讨好的对象太多,难免顾此失彼。所以他们只“欺负”可以“欺负”的人,那个让他感到最安全的人。所以如果孩子对我们发脾气,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愤怒,而应该是庆幸。庆幸他们在我们面前依然敢发脾气,我们依然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如果孩子在家和在学校一样表现完美,可能并不是他们懂事了,而只是和我们疏远了。也许他们什么也没有找到,于是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他们抑郁了。
做他们的容器,也做他们的导师
情绪没有对错,但发泄情绪的方式如果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亲子关系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双方心智成熟度不在同一个水平。
所以绝大多数时候,亲子之间不是相互争吵,而是一方对另一方发脾气。当我们发脾气的时候,弱小的孩子接不住,只能被动接受,最后内化和扭曲到自己心里,所以一定要尽力避免。而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作为成年人完全是可以接住的,不仅可以接住,还可以顺势作出引导。大麦小时候乱发脾气,绝大多数时候我都采取了安抚措施,避免正面硬刚。但有一次她边哭边骂爷爷奶奶,当即被我带到一旁严肃批评,明确表示这种行为在我们家零容忍。我们不是家长制,也无意树立家长的绝对权威,但是我依然觉得,哪怕亲子关系再亲密,父母和孩子仍然要有明确的界限。父母理解孩子,和孩子敬畏父母,是两件完全不冲突的事。只有孩子对父母保持一定的敬畏,教育这件事才不至于变得混乱。
让我们产生不舒服的情绪有很多种,悲伤、愤怒、嫉妒、委屈、恐惧等等。如果孩子能够找到情绪的源头,明白自己为什么感到不舒服,并且能够表达出来,就拥有了倾诉的能力。当孩子学会倾诉的时候,哭闹就会减少很多,这是走向成熟的第一步。也只有当孩子学会倾诉的时候,我们才能及时发现他们成长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才能帮助他们去面对校园霸凌,解决学习困难,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人生经验。 引导的第三件事,是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离开现场、深呼吸、独自待一会儿、画画、运动、捶打小枕头、抱着玩具哭一会儿、吃点好吃的……在她八岁之后就已经很少乱发脾气了,十岁之后几乎可以像闺蜜一样和我聊天。我庆幸自己没有强行压制她的脾气而把她推远,在一次一次拥抱之后,,她离我更近了。如果没有这次的情绪崩溃,我压根就不知道这个八面玲珑处处得宠的小孩原来最近过得这么辛苦。“有时候委屈一下自己去让别人开心,别人会更喜欢你,你也会从中得到好处。所以要试着在当中寻找一个平衡点,让自己和别人都处于比较舒服的状态。记住你永远都有说不的权利,记住你三岁的时候就说过,你决定你的人生。如果在外面你无法对别人说不,但至少在家里,你可以。来源:本文转载自“女子无才便留德”,作者“无才姐”。无才姐,资深留德华,淡定俩娃妈。当你感到烦躁、焦虑、挫败的时候,不妨用一杯下午茶的时间,看一看无才姐的爆笑故事,听一听无才姐的歪理邪说,看看这个才华有限而热情有余的女子,是如何把一地鸡毛的生活过成了科学段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遇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15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