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野”一点,挺好的
有一天晚上,我将儿子伸到被窝外边的小手轻轻捏住,想放进被窝里。
突然感觉不对呀!
怎么手掌感觉这么粗糙呢。
再仔细一摸,还真的是,可没有那细皮嫩肉的脸蛋好摸呢!
我马上就懂了,想一想他每天是怎么玩的就知道答案了。
那双小手从水泥地上扫过,从桌椅上面翻过,从小石头沙子中划过,从粗糙的树皮上攀过……
家有男孩,父母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爱蹦跶
甚至可以说,很多父母为此苦恼着。
特别是老人们,一看到孩子蹦,恨不得马上就给孩子按住。
一看到孩子脸上粘上点泥沙,就要狠狠地把孩子教训一顿。
其实,真的不要担忧,反而要感动高兴才对。
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着一种男孩危机——男孩性格女孩化。
我曾经因为工作的缘故,去过很多的幼儿园。
常常看到眉清目秀,扭扭捏捏的男孩一大堆一大堆的。
皮肤白净,性格温顺,跟女孩在一起玩,总是跟在屁股后面。
摔倒了,端着自己摔红的手掌,等着伙伴来拉,等着老师来安慰。
每次看到这,我真的为我们的男孩担心呢。
可是有很多父母却乐意把孩子养成这个样子。
比如爱韩国欧巴的年轻妈妈,恨不得把孩子打扮成自己心中男神的样子。
男孩子,还是野一点更好。
因为这样更接近男孩的本质,,因为野性可以说是男孩的自然天性。
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男孩都喜欢模仿怪兽,好像自己厉害的不要不要的。
上次在公园里玩,儿子跟上小学的表哥,还有一个大孩子一起在帐篷里玩。
突然从边上来了一个小男孩,他挣脱妈妈的怀抱,张牙舞爪地过来了。
浑然没有看到我正看着他,他径直走到帐篷外边,发出巨大的吼叫,作出一副怪兽的模样。
里面的几个大孩子都没有理他,他们都觉得很自然,反而是我这个大人觉得有趣。
这时那个妈妈把孩子叫了回去。
过了一会,趁着妈妈跟边上一位阿姨聊天的功夫,他又来了,故技重施。
看上去很陶醉自己的表演,也许他觉得自己就是想象中的那个样子吧。
这次妈妈发火了,直接把他拎起来,打了几下屁股。
这时他就无可奈可地回到了现实中。
我跟儿子打架的时候,发现他也常常做同样的动作和吼叫。
而女孩们可不会这样。
冰心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这其实是养育孩子的一个重要法则,那就是“自然教育”。
尊重孩子自然的天性,让孩子更多地去接触大自然,将自己的潜能发掘出来。
比如刚刚接触阅读的孩子,从书本中感受到美好的景色,看到有趣的动物。
但是与真正的风和云,和真正的牛和小狗来比,当然是不一样的。
只有将孩子真正融入自然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孩子爱坐地下,爱玩沙子泥巴,爱踩泥坑,那就让他们去做。
长大后谁还会去做呢?
小小鱼三岁前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
春天,我带他去看树儿冒芽,去采集各种花儿;
夏天是最丰盛最好玩的,草木郁郁葱葱,钓鱼钓龙虾,玩各种天然的玩具,比如浆果可以做颜料画画。
可以看明月清风,可以感受雷鸣电闪,这些在乡下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那种蓬勃的力量。
到了秋天,树叶可以作画,冬天呢?雪儿是最好的朋友,当然还有屋前那些动物的脚印,格外吸引人。
我觉得这挺好的,陪孩子玩,顺应孩子的天性。
很多时候,不妨让自己变得有趣一点,放下那父母的权威。
就好像我跟儿子说的:
“我陪你玩的时候,我也是孩子。
我跟你谈论规矩的时候,我是你的爸爸,但是我教你读书时,我是你的老师。
不过,我愿意是你最好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