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深圳体制内语文老师的活趣一天:“贪心”的我,想找到快乐的魔法
袁袁,两个孩子的妈妈,深圳体制内学校语文老师,童书妈妈儿童写作初阶师培24期的学员。走进童书妈妈的课堂,袁袁希望自己拥有“魔法”,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里都能让孩子走进写作的殿堂,找到写作快乐的“魔法”。
深圳第一场活趣活动结束后,她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没想到,写作魔法首先上身到自己身上,写着写着就泪流满面了。她惊讶的发现,作为一名带导老师,她得到的收获和滋养远比她给出去的多。
她说,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文 | 袁袁
编辑| 木白
01
“贪心”的我
在寻找一个平衡
遇见“活趣之家”时的我是焦虑的,是失衡的:二胎后重回职场之路怎么选?那份因保胎戛然而止的硕士申请要继续吗?怀里是嗷嗷待哺的娃娃,内心回旋是那份放不下的“教育梦”,鱼和熊掌能否兼得?“贪心”的我忙乱而焦虑地寻找一个平衡点……
遇见“活趣之家”又感觉是我“命定”的缘分:“自然+阅读+写作”,一个活动三条主线吸引了我,好像看到了悬着的平衡点有了着力的可能,我心动了……
蠢蠢欲动外加莽莽撞撞,急于求证那份“答案”,于是我自荐带导两组共20个家,出人意料地,那个焦虑慌乱的自己先被一对母子治愈了。
02
陪伴一个“问题孩子”
去叛逃
如果迟到是我们特别关注到这对母子的第一个点,那么接下来小男孩给自己取的个性自然名,还有他不断游离集体外,一直用摆弄摄影老师相机的方式“参与”活动,还有独属于年少轻狂那份不羁,以及和各种尝试通过敌对大人方式的“酷”则让大家印象深刻。
我当时想,如果是在课堂,这样的小男孩应该会视为“问题”孩子,至少是个不讨人喜的孩子,或许老师会为了课堂能继续,或许对他暂时的冷处理是一种最佳方式。
但这里不行,不是因为这种方式不合适,而是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男孩妈妈的各种尴尬和不自在,这些都仅仅因为小男孩的天马行空、不按常理出牌,让妈妈觉得给给大家带来了不便和麻烦,妈妈用自己的积极参与活动环节来表达抱歉,但你却能明显从她低压的帽子下不时看向大家的眼神里“读”出无力感。
所幸的是,“活趣之家”的家人们,真的是一群“天使”般的存在。他们尊重、接纳、宽容,作为导师的我仅仅是不断顺着小男孩想要“叛逃”的路线多陪他走了几步,现场其他的家人们就读懂了我,也加入了“陪伴”的行列。
小男孩摆弄摄像机,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里就不断“主动”成为他镜头下的主人公;小男孩时不时的参与活动,大家如获至宝,对他的不羁“看不见”,对他的表达与索取,毫不吝啬地“给予”。
小男孩也没让大家失望,他慢慢地加入了大家的行列,慢慢地在活动中主动接受“滋养”。
过程中,最惊讶的应该是小男孩的妈妈,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面脸上止不住的灿烂笑容,不断变得舒心和自由的表达,足以感染现场每一个人。
03
我和那位妈妈
来了个大大的拥抱
如果“和解”来得那么快,世界上估计就没有战争了。这不,分享环节,小男孩和妈妈总会出现“剑拔弩张”的对话,让大家担心不已,但那你知道吗?我第一次知道来“活趣之家”的人是有神奇疗愈力量的。
“其实今天孩子能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敢于在大家面前说出自己想要的,我们为他的敢于表达为他的真实鼓掌。”这是母子俩在“争吵”到底没有给予孩子私人空间这件事时,营里另一位妈妈拍了拍孩子的肩膀,鼓励的话语。随即现场的掌声和肯定的目光,让小男孩难得地从外圈向我们围坐的中心做了一个靠近的动作。
“你看,你想有自己的专属时间,妈妈其实也希望能独处,妈妈也希望能被尊重,特别是她的时间不仅仅要陪伴你,还要陪伴弟弟,特别特别的不容易,这里老师也是两宝妈妈,特别想给妈妈一个拥抱,但老师希望下一次当妈妈难过的时候,你能给妈妈一个拥抱。”
这是我在孩子强烈抗议妈妈没有陪伴自己的对话里,看着孩子眼睛说的一句话。然后,我伸手和妈妈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我的眼眶不知为何就有眼泪在打转,而妈妈也眼角湿润,其他人都鼓起来掌,对面的小男孩子低着头,好像在思考……
知道当时的我在想什么吗?
我想到的是作为母亲期待孩子到来时的那份急切,因为曾经的自己连续两次在怀孕快三个月的时候,医生告诉我我的胎儿没有胎心,第一次可能觉得是缘分还没到,第二次我是天旋地转,整整一个星期没敢开口说话,因为怕自己说话的声音赶走了肚子里还在萦绕却不能生根发芽的“魂”……
我想到的是作为母亲的孤注一掷,辞了最喜欢的工作,全身心休养,顺利迎来了我的小宝……我想到的是一边想念自己一直爱着的工作,一边想陪伴孩子……我想到的是所有以上的这些背后的那些“累”与“泪”,明明一直在努力的自己,孩子为何说“妈妈不在”……
这个拥抱其实是我想向这个妈妈“取暖”,温暖那个伤痕累累的自己……
04
"从今天开始,
重新看待我儿子”
“我觉得今天最喜欢的是孩子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参与到后面的全程参与,还有大家对他的诸多肯定,我以前只会挑他的缺点,我想要从今天开始重新看我的儿子了,他好像真的很不错。”妈妈在分享环节里激动地边抚摸着孩子边说,看向孩子的眼里都是星星。
“我最喜欢自己今天创作的诗,给予了阿姨创作灵感,想出了‘光彩’二字。”小男孩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收获,大家笑说小男孩真的很会思考,频频出现思维的 “高光时刻”,甚至还有家长提议妈妈让小男孩去学摄影,因为他今天表现出了超高的“摄影天赋”和浓厚的兴趣,“活趣之家”活动现场笑声一片,笑声里母子俩一直腻歪在一起……
“妈妈,背我。”话还没落音,快赶上妈妈身高的小男孩已经跃上了妈妈的背,妈妈也笑着一边吐槽“你好重”一边却使劲儿地把孩子背稳往营地走去……
在妈妈背上的孩子尽情地享受和妈妈的亲昵时光,,还不时撒娇地让妈妈再背高一点儿,妈妈脸上笑容一直藏不住,开心而满足。
这是我们当天下午最后一个游戏结束后的一幕,跟在母子俩后面的我,看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竟然激动地一把鼻涕一把泪……
我觉得自己被来到这里的珍贵的“活趣”家人们“疗愈”了,被这对母子“疗愈”了,好多的想不明白,在那一瞬间豁然开朗。
为什么孩子要“叛逆”?因为孩子在找“存在感”“关注感”,看似好像想摆脱被照顾,其实言语间和行动间都传达了想依赖的“信号”。
为什么孩子会埋怨“你都不陪我”?因为我们没有“真正陪伴”,仅仅是“存在”,就好像一般的物品般“搁着”。于孩子,会不知道怎么去“用”这个物品;于大人,会不知道孩子为何“那般不满足”,因为“我就在你身边啊”。这样的陪伴是最可惜的错过,是最蹉跎的时光……
陪着孩子笑,陪着孩子疯,感受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理解,看见他们的闪光点,真诚、全身心投入、有对话、有共情、有冲突、有和解,有怨在迸发,有爱在流动……这些才是真正的陪伴。
“活趣”营第一天,
我拥抱了一个母亲,我拥抱了自己。
嗨,那个“二胎妈妈”的我还好吗?
嗨,那个上有老下有小的我还好吗?
嗨,那个深夜里还在努力看书寻找自己的我还好吗?
嗨,我的孩子,我的不得力的搭档,抱抱我好吗?
嗨,正在读文章的你,来“活趣之家”吧,我们一起互相“治愈”,一起收获最具养分的亲子关系,陪着孩子长大,做那个做舒服的自己。
后记:
站在重回职场、学习深造、陪伴孩子的三岔路口,比选择更难的是心态,与其说是活趣之家的“疗效”,不如说,这个拥抱,是袁袁走出来,观照到了自己。把自己的心安顿好,选择也没有那么难了。
如果想成为活趣之家的带导老师,扫码报名吧
想加入活趣之家?
欢迎加活小趣微信号咨询:tsmmhqzj
童书妈妈有小号了
欢迎关注公众号活趣之家
了解更多活动信息
喜欢请点点「在看」
让你的朋友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