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二宝爸建了个“升学择校群”,本以为只是少部分同学在那闲聊,结果当天中午500人就满员了,不得不又开了一个二群。光是拉大家一个个进群,就忙了我一整天,手都快抽筋了。群里几千条对话,爬楼都来不及看。
二宝爸的高中群里,一群学霸父母也在讨论孩子要不要上机构高端班的话题,很多术语我都看不懂。
这个话题,见仁见智。我的观点不一定对,但我坚定认为,绝大部分孩子不适合读奥数。奥数就像学艺术、练体育,是吃天赋的,只适合头部1%-5%的顶尖孩子,其他人都是陪跑的炮灰,毫无悬念。
比如跑步,不是人人都适合马拉松,哪怕鞋子再好,姿势再正确,本身也伤膝盖。但那些运动品牌会宣传全民马拉松的概念,收割小白领来跑步,哪怕身体机能未必合适这项运动。
一样的道理。全民奥数,其实就是贩卖焦虑,来收割一波并不适合学奥数的孩子们,掏空家长的钱包。
在二宝爸新建的“升学择校二群”里,我自己坚定了表达了我对学奥数的观点。说句公道话,奥数的内核是个好东西,训练孩子的思维方式,有些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总结规律的技巧,放在其他领域也是相通的,我这个理工男很认可。把奥数当成一个奢侈品,有能力的人可以供养,甚至变成名校推优录取的敲门砖;把奥数当成一个消耗品,那我们大部分人经不起这样的时间精力乃至金钱的挥霍。参加竞赛,争取推优,这是属于少部分天赋极高的牛蛙的专利,普娃没必要掺和。去了听不懂,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滋味,不是那么好受的。能把学校里考纲范围内的东西扎扎实实吃透,哪怕裸考也能蹚出一条路来。那些好学校和你向往的前景,并没有对你关闭大门。
几十年前的老行情,或许现在落伍了,不适合当下这个时代,但以下内容代表二宝爸一种想法,一种思路,拿出来和你们探讨,不一定对,欢迎大家交流。
话说……我当年成绩还是不错的,小学里因为学业轻松,加上大家还没开始内卷,竞争并不激烈,我的小学时代里,大大小小市级竞赛全国级竞赛拿了一大堆奖状。
我开始接触到华罗庚这种级别更高的数学竞赛了,因为校外知识储备为零,遇到那些需要奥数思维支撑的题目时,我有点力不从心。你说硬着头皮去学奥数,也许也可一战。但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区名校初中里的尖子生,差距非常大。我选择了战略性放弃课外学习,专攻课本内。如果我去苦读奥数,或许能拿奖,获得一些中考加分和提前录取的可能,但概率上微乎其微,自己又会很累,还牺牲了宝贵的踢球时间,属于高风险高投入低产出;如果我只专注于课内,可以游刃有余应对考试,还有大把时间踢球,写日记,做自己喜欢的事,对于裸考本区的市重点,我有足够把握,属于低风险低投入高产出。
初中阶段,我基本不再去外面竞赛了。而在学校内,我稳稳把持住了年级第一的位置,也从未接触过奥数这玩意。那三年里,足球踢得不亦乐乎,闲暇时就写写日记,厚厚好几本。开个玩笑说,如果选了足球这条路走下去,可能现在我就是全中国最会码字的足球运动员了。
后来也是歪打正着,我爸妈忽悠我报考了交大附中的四校联考,这是在我计划之外的突发事件。我之前的文章也写了,因为我初中三年并没有花时间精力去学习诸如奥数这样的课外知识,数理化水准仅限于考纲内,在四校联考前的突击补缺,还是蛮辛苦的。
旧文里也写到,我的分数虽然达标,但因为初中阶段没有市级一等奖加持,需要参加中考,只要达到本区市重点分数线就可以被交中录取。本区市重点通常要比交中低上十几分,对我没有任何难度。我轻装上阵,就像走过场一样参加了中考。真的是一点压力都没有,记得好几门考试都是提前交卷,只为赶回家打《大富翁》和《大航海时代》这两个电脑游戏。后来,本区的市重点我记得是571分,交中那年不知为何特别低,也只有573分。我考了592.5分(满分610),数理化全满分,总分全区第二,高出了交中录取线将近20分,顺利进入了交大附中。从这个结果看,我觉得撇开“参加四校联考”这个突发事件外,我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很准确的——只要牢牢吃透课内,裸考一样能以20分的空间优势,考上市重点里的天花板。以我的中考成绩,换成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任何一所学校,我都能考上。但整个初中我其实是过得很轻松悠哉的,我把利弊权衡得很清楚,所以一天都没焦虑过。假想一下,我若是吭哧吭哧咬牙去读奥数,大概率结果就是殊途同归,同样进入四校之一。无非就是可能会跳过中考,更早被录取。但这三年会读的有多辛苦,我的精神状态会不会出现状况,自己也不敢打保票。一方面,我早早就意识到理科班里有一群不可逾越的高手,鄙人资质有限没必要正面硬刚;另一方面,老老实实把课内学好,保证年级前一百名,高考裸考进交大复旦也不是难事,最多专业不是自己想要的,但进学校这扇大门有保障。
彼时,身边同学有人在学奥数奥物这类课外读物时,我扫了一眼书本就知道自己完全hold不住,情绪上一点都不会被撩拨起来,更遑论焦虑。换句话说,你们学的再难,跟我没半毛钱关系,绝不会干扰到我这个只安于校内课本的“废柴”。高三上半学期,交大自主招生时,我也被学校通知到要参加。如果不是身在“交大亲儿子”的高中,以我年级10名开外左右的平均成绩,是断然不会有这个机会的。
记得考试那天我和前后左右的考生搭讪,有上南中学、李惠利中学这样的区重点,也有向明、敬业这样的市重点,基本上整个学校能来参加自主招生的,名额不超过三个。
因为没想到我也能有资格去参加考试,所以在考试范围的备战上,我是极其吃亏的。物理科目里,动量、冲量、洛伦兹力等大学里的物理超纲内容,我是一丁点都不懂。
更可怕的是,自主招生数学科目还要考微积分。我除了认识这三个字以外,其他一窍不通,闻所未闻。我记得很清楚,我的前排小帅哥徐杰同学,很早就在研究微积分。我问他啥叫微积分,他告诉我,sinx的导数就是cosx。好在我的临时突击能力还算强,马上又去福州路扫货,买了一堆相对较浅的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扛回家里开始突击。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困了桌子上趴一会,饿了父母给我端面条进来。留在我记忆里的那几天,应该是我人生最辛苦的一个星期了。后来,带着“临阵磨刀不快也亮”的突击成果,自主招生考试倒也顺利,基本都做出来了。当然,硬实力和顶尖top1%那群人没法比,我没考上“免高考+直博”的联读班,而是考上了略逊一筹的试点班。
所谓试点班,就是大学学的内容和联读班一模一样,但不能直博,且高考要走个过场,给予高考+X分的福利。(即过一本分数线就能进交大)
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点压力都没有,凡尔赛一点说,考一本分数线就跟玩一样了。高考前那段时间,基本处于放飞自我的状态,天天踢球,或是拿着本子写小说。
后来,高考没有发挥到平时模拟考530-540左右的正常水平,只考了508分,是我们寝室六个人最低的,但也高出当年交大473的分数线足足三十多分。而一本分数线当年是436分,我高出了七十多分,也就是说,我哪怕语文考试两篇作文都不写,这分数都能进交大。
这就回到了我原本的话题——考上交大试点班只是歪打正着的小插曲,在我的计划中,就算没资格参加自主招生,凭着我高中三年比较扎实的课内学习,哪怕不懂啥冲量动量和微积分,正常裸考参加高考,,考上心仪的交大,还是顺风顺水没有风险的。我不是想鼓励大家都别给孩子报奥数,希望当父母的偷懒,不思进取。真不是这个意思啦。
我想说的是,对孩子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和定位很重要,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一些无用功,也能摆正自己和孩子的心态。就像二宝爸,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就是有那么点小聪明但和顶级学霸有着质的差距,所以我驾驭不了那耗费心力的课外进阶领域知识,那我就安心把课内做到极致。
你也许会说我小富即安,功利心太强,缺乏拼劲和上进心,但我觉得我制定的计划,是符合自己实力定位最有性价比的一条路线——课内,我只用花70%的力量,就能做到95分;但从课内95提升到课外超额的120分,我可能要花200%的力量,而且未必能得偿所愿。那我就选择壮士断腕,果断放弃。讲难听点,我要是对自我认知出现偏差,我心态早崩了。
刚进交大那会,发现身边个个都比我厉害,起初心情有点丧。后来我一想,这没毛病啊。很多同学都是省里数一数二考过来的,我自己连高中前十都进不去,拿头和人家比啊?这么一想,就心理平衡了。后来又想了想,那群学霸足球没我踢得好,也没我长得帅,所以我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废物哈哈。但想不开的同学也有,我们电信学院每年留级的、退学的、心理健康出问题的、整个人崩掉的,都不在少数,能熬到本科四年毕业的,都被称为好汉一条。
归根结底,还是自我认知和定位出现偏差了,不知道人生有舍才有得。放弃一些,才能收获更多啊。说到大学,我算是接触过很多智商极高的天才。这样的人,和他们聊几句,一搭脉,你就知道对方的厉害了,真的是肉眼可见,差距立现。大家同样的作息,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参考书,人家就是比你强,不得不服。
其实我们自己的孩子,到底聪不聪明,有没有肉眼可见的天赋,我相信大家也是看得出来的。孩子是不是那块料,你陪他认认真真做点思维训练的题目,基本上一目了然。所谓“我孩子接触的少,所以还不会做”、“孩子贪玩,开窍晚,以后就会好的”这类借口,大部分都是家长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托词。真正的牛蛙,就是大家一起“零起点零基础”接触新事物,聪明的娃就是上手快,对吧?有肉眼可见天赋的,是这块好苗子的,我们做父母一定不要懈怠,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和斗志,努力开掘和激发孩子的潜能。陪ta去上奥数,去上机构高端班,我举双手赞成。而那些眼看着就是个平凡普娃,明显不是那块料的,咱们也别找借口了,踏踏实实把校内知识学好,既不丢人,也一样有大好前程等着。犯不着打肿脸充胖子,跑到踮起脚都够不着的地方,做别人的炮灰和分母。
就像二宝爸自己的女儿,你们看我好像很牛的样子,偏偏不带她去课外学奥数。其实,早在女儿小时候,我陪她一起刷过思维题目后,我已经可以判断出来她和奥数没有缘分,咱配不上。就好比刮出一张“下次再来”的彩票,虽然纸上没有“喜提牛蛙一枚”的幸运中奖语,但这一点不妨碍我深爱眼前这个可爱伶俐又情商在线的漂亮小情人啊。我愿意陪着她一起,深耕于校园课本内,畅游在知识海洋中,跟着学校大部队,昂首向前走,也总会蹚出一条适合我们普通孩子的康庄大道来。二宝爸唠唠叨叨就说到这里了。可能观念落伍过时,可能会得罪很多培训机构,但我今天说的酣畅淋漓,甚是痛快,啊哈哈!我在这里,坐等你们来纠正我,喷我也行。如果能讲出道理来,我也会服气的,嘿嘿。
■孩子,就算一场幼升小让整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 | 写在魔都幼升小后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15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