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戳!从广财到北大,创业达人的“打怪”秘笈来了!
随着2021年考研结果陆续公布
一大批的考研学子成功上岸
又有一批考研人整装待发
催马扬鞭,纵驰千里
如何才能“一站到底”?
别急,让我们来听听
这位学霸的“打怪”秘笈
陈佑,我校创业教育学院2016级学生,2020年以初试总分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他是创业路上的追梦人,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主持人,2018年广东财经大学五四青春创业榜样;曾获得“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省赛金奖、校赛金奖等多个创业奖项;实践经历丰富,学业表现突出。
如此耀眼的成绩,当然值得一窥究竟。跟随小财一起,走进他的青春故事吧!
考研成功“上岸”后的那段时间,陈佑经常会被问到“你是怎么考上北京大学的?”
“天道酬勤”,他说。
从一开始决定走考研这条路时,他就做好了闯关的准备。
首先,考研要确定目标,这个目标就包括了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他觉得在选择的过程中专业是排在首位的,毕竟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至于为何选择北大的教育学,他给出了很简单的回答,“我热衷教育,喜欢技术,所以选择了——教育技术学。”他对北大有一种执念,刚好北大又设有这个专业,于是就有了这个“顺理成章”的选择。
目标确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重重的压力和困难,他说“压力来源于竞争,困难来源于不确定性。”备考难度很大,他不仅跨学校,还跨专业、跨地区。“‘名额少,报考人数多’和学院官网上‘冷冰冰’的参考书目便是我掌握的关于这次考研的所有信息。”
“不过在这磕磕绊绊,起起伏伏的备考全过程中,我觉得我很‘幸运’。”广财的图书馆有他所有需要的参考书,怀着“反正书也不用买了,考不上也不吃亏”的乐观心态,,陈佑开启了备考之旅。
都说万事开头难,不过对陈佑来说,这好像是不成立的。因为他发现专业书不仅容易借,还挺“容易”学,越深入学习,越觉得他适合这个专业。不过北大的研究生可不是“啃完”参考书就能万事大吉的,以这个专业为中心所须涉猎的知识和培养的综合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为此,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阅读文献资料、学习慕课……
事实证明,“虽然好像在摸着石头过河,深浅未知,但我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他说:“我的自学能力比较强,大一的时候一个暑假便自学考了三门ACCA。靠着正确的学习方法攻克了公共课等考试科目,只能说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效率和方法,方法用对了,那便能事半功倍了。”
“我相信天道酬勤,越努力越幸运。”
陈佑的自我评价是一点天赋加更多实干。“很多人对一些精细、微小的事情可能不太会愿意去干,但是我愿意,我享受着那样的过程。”他说。
他从进入大学时就有了许多想法,大一的时候就在着手创建公众号。为了开发小程序,四处去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学,大一没合适的就去高年级寻找,大二、大三师兄师姐都尝试联系过。“就是要不断地寻找,你才能知道谁是最合拍的。”他解释道,刚开始所有一切都是困难的。初次尝试的生疏、努力找团队的曲折,还有迫在眉睫的资金问题……“后来有个统计与数学学院大三的师兄,给了我们几千块的资金支持。很有趣的是,这位师兄毕业后目前所从事的就是投资相关的工作。”
右三为陈佑
刚开始的铺垫,使得他慢慢积累了很多经验。他开始参加各种创业比赛,从校赛一路打到了省赛、国赛。这些比赛需要有完备的创业计划书,这对于已经着手开发过小程序,经营过一些小项目的陈佑来说,都是一种能力的检验和提升。他自信满满的说道:“在校期间,我的创新创业竞赛经历是比较丰富的。”
他觉得,一切都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你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达到一定的量后,才能创造出后面的质变。很多人可能也想说该怎么在大学期间参加更有助于自己提升的比赛,但有时候紧盯着结果,忽略过程,整件事就会变得不尽人意。
参加2017广州市大学生精益创业训练营
所以,“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真正克服实践中的困难,做成一些事,意义会更大。”他说。把比赛当成实践的一部分就好,何况一个勤奋者总会有褒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