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彼时的基层通讯员王绍据,在看见福建宁德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的贫困状况之后,写下了一篇名为《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报道:
“他们祖祖辈辈吃番薯度日,偶尔到外地买几斤大米……他们身上穿得破破烂烂,有的人买不起鞋子而光着脚板……”
那一晚,借着烛火写下这封信的王绍据满心忐忑与纠结。他无法预料在一众“万元户”的报道中,自己这篇“不合时宜”的调查会得到怎样的反响;
更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封不到600字的信件,会在日后间接拉开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序幕。
后来,赤溪村因此成为“中国扶贫第一村”,“脱贫路”也就此有了开端。
沿着这条路走了很久,几十年后,从前那些“遥远的梦”终于在今天“触手可及”。
新化县,曾是湖南省最大国家级贫困县,90后姑娘心宝便出生在这里。
年幼时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心宝只能留守村中与爷爷、奶奶生活。“寂寞”与“思念”是她心中挥之不去的无奈,而这种情绪也在她外出打工时日渐强烈。
爷爷去世后,一直想要回家的心宝终于下定决心——万家灯火,她太渴望有一盏为自己而亮。
回家后,心宝尝试过开网店卖化妆品,但最终因经验不足“血本无归”。沮丧与迷茫间,表哥建议她将目光投向自媒体领域。
去年三月,心宝和表哥正式开始拍摄短视频。凭借着真实、质朴的乡野内容,心宝在短时间内收获了诸多关注。
在@村野发现·湘妹心宝的抖音账号上,心宝制作的所有作品都与家乡的农村生活有关。
在寻找素材与外出拍摄的过程中,心宝发现当地村民的生活,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困难——
新化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江浙丘陵递降的过渡带,大多是侵蚀、构造、溶蚀地貌,地形险峻。东部是连绵的低山和深丘,西部则是海拔1000多米的雪峰山。
受自然条件影响,这里长期处于闭塞状态。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长此以往,“靠天吃饭”的农民家中,囤积了大量滞销的农产品。
家乡人民的困境让心宝满心惆怅。她热爱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迫切渴望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眼下的窘境。
那段时间,心宝经常会带着手机到村里的集市上拍一些农产品,有时也会直接扎进深山拍摄农民种植与收获果实的过程。
通过抖音直播,人们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壁垒,不仅能真实看到农产品的样子,还能直接从橱窗下单购买。
从去年到现在,心宝实现了“年收入百万”的理想。
而其在网上销售的农副产品销售额已经超过1000万元,其中80%来自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和抖音火山版等线上平台,剩下的20%则来自线下销售和扶贫活动。
从前滞销的农产品通过网络走向了全国各地,心宝看到了希望,也有了继续向前的动力。
新化县白溪镇的手工腐乳是当地有名的特产,但受包装成本高、运输困难等诸多因素影响,很难在线下销售。
但腐乳的保质期很长,可以经得住长途运输,很适合在网上销售。
想到这里,心宝找到腐乳厂帮助他们直播带货。今年5月,仅用了一场直播,心宝就卖出了40万元的腐乳,是这家工厂平常三个月的产量。
东西好吃,货源靠谱,手工腐乳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如今,新化县成功脱贫,白溪镇上现在也有十几家工厂在做腐乳。
从前落寞的厂子不仅恢复了生机,还扩大了规模,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有了这些岗位,一些从前迫于生计离开家乡的村民有了留在家乡的条件。
人留下了,“留守”的遗憾便少了。
如今在腐乳厂中直播时,看着在车间里忙活着的工人,心宝经常会记起从前的日子,她想:
如果自己小时候,县里有这样的扶贫工厂、这样的工作机会,母亲是不是就不用去外面打工了?
为了寻找内心的宁静,从城市到农村的除了心宝,还有“嘉绒姐姐”何瑜娟。
3年前,她是一名有着丰富经验,年收入极其可观的国际导游;
3年后,她已扎根高原藏区,为诸多当地村民带去了脱贫的希望。
如今,当再次回望自己走进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的路时,何瑜娟仍有一种恍若隔世的不真实感。
2017年春天,何瑜娟第一次跟着未婚夫阿勇回乡。没有故乡“天府之城”成都的热闹繁华,爱人自小生活的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在当时是“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位处高原山区,居住在小金县内的村民多以种植青稞、油菜、土豆或饲养牲畜为生,年收入大约只有两三万元,而且极不稳定。
“我第一次进门时,房子没怎么装修,也没什么家具,被子也是别人捐赠的。”
爱人家中艰苦的条件,成了何瑜娟记忆中无法抹去的苦涩,而更令人心酸的是,这样的窘迫场景在小金县内并不是少数。
与阿勇结婚后,何瑜娟成了高原嘉绒藏区里的“阿娟”。周围人喊她是“城里来的客人”,言语中透露着生疏与隔阂。
对于这些,何瑜娟全都明白,她嘴上没说什么,却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做点什么来尽快融入当地。
小金县交通不便,当地藏民又与外界联系甚少,所以村民生产的农副产品,最远也只能卖到山下的集市。
从事过旅游行业的何瑜娟知道,这样“原地打转”的买卖根本没办法为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小金县需要“走出去”。
因此何瑜娟主动张罗着帮乡亲们卖起了东西。起先那些农产品只在她的朋友、亲戚间售卖,但很快她便发现,仅靠这一群身边人的购买力是远远不够的。
几番对比后,何瑜娟认为直播电商是极为不错的办法。这之后不久,她注册了抖音账号@嘉绒姐姐阿娟,开始用录制短视频与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当地出售农副产品。
花椒、蜂蜜、腊肉、绿壳鸡蛋……借着何瑜娟的视频,那些“藏”在偏远山区的农产品很快便在“外面的世界”收获了市场。
全国各地的订单接连不断涌来,何瑜娟与小金县内的乡亲们获得了收入,也看到了希望。
而这种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的感觉,在今年年初变得尤为强烈。
受疫情与自然灾害的影响,原本广受市场欢迎的“小金苹果”大量滞销。眼见刚刚有起色的日子要被“打回原形”,村民满心忧郁,何瑜娟更是于心不忍。
没有选择坐以待毙,何瑜娟再次将希望寄予抖音直播上。
那段时间,她一边帮着村民重建库房、联系物流;一边又通过抖音直播帮助老乡们卖苹果,多番努力,眼下的困境才得到缓解。
两年来,何瑜娟的抖音粉丝已超过200万,每月在该平台小店上销售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额就有70万元左右。
而除此之外,靠着那些发布在抖音上的,藏区当地美景视频,小金县又拓宽了旅游业道路。这个国庆节,当地民宿生意也异常火爆。
现在何瑜娟又开始忙活着培训农村主播。通过这些人的镜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并爱上小金县。
去年4月,小金县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而何瑜娟也在这个小村庄里有了家人和可以一同奋斗前进的伙伴。
看着当地一车车农副产品被运出大山,她说:
“刚开始可能是有点自己的抱负,带着不服输的情感在做这些事。到后面棱角已经磨得没有了,我的家在小金县,老公在这里,娃娃也在这里,剩下的就是责任了。”
为了家人,何瑜娟放弃了原本高薪的工作,选择在小金县播种与收获。而巧合的是,远在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的潘仕学,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只是比起何瑜娟,他的“回归”则多了份传承的温暖。
父亲病重离世后,潘仕学将老母亲从老家接到了城里生活。也许是因为“水土不服”,母亲反复生病,性格也不像从前那般明朗了。
为了让母亲更好地生活,4年前潘仕学带着她回到了位于贵州黔东南地区的家乡——麻料村,隐秘在传统苗族自然村落中,居住于此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银匠。
从前,潘仕学家中三代于此学艺、生活,如今沿着原路向回走,他仍能看见旧时光里的人,却再也寻不见记忆中热闹的村庄。
随着村中的年轻人一拨拨背起行囊远走他乡,老乡们从前引以为傲的,制作银饰的手艺逐渐失传,老一辈人留在村中,余生唯有等待。
就像是时代更迭前必须面对的阵痛,潘仕学清楚感知到了手艺人的无奈与挣扎,他开始害怕那些记忆中敲打银器的声音终有一天会泯灭。
为了守住这门手艺,潘仕学成立了“春富银饰工坊”,并开始通过“新媒体”传承“旧手艺”。
想着身边很多人都喜欢刷抖音,他也尝试着在抖音上注册了账号@麻料春富银匠潘仕学。
开始时潘仕学对于新媒体领域可谓是“一问三不知”,后来抖音“山里DOU是好风光”项目在雷山开展扶贫工作,开始对当地人进行新媒体使用、内容创作和运营等方面培训。
他一边听课一边实践,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定位:
比起单纯拍摄制作银首饰的过程,人们更乐于听“背后的故事”。如此,潘仕学便试着在制作银饰品的短视频中加入解说内容。
有温度、有美感、有故事,潘仕学的作品很快引起了关注,原本默默无闻的手艺人,就这样变成了讲故事的银匠。
麻料村里走出了“明星银匠”,潘仕学做出的银饰也有了“粉丝”。当时每天都有人通过评论、私信询问他如何购买这些手工艺品,抓着这个机会,他又在抖音上开通了小店。
开通抖音三个月后,销售流水就过了百万。
看到了老手艺的新商机,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返回家乡向他拜师学艺。之前险被丢弃的好东西再次得到了关注,潘仕学说:
“像我们这样做手艺的,可以从以前的「实力派」,变成了现在每条视频浏览量过万的「偶像派」,是我从来不敢想的。“
当工作坊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潘仕学将村中的贫困户招到了店里。一边教其手艺传承技艺,一边也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
除此之外,潘仕学还在抖音及扶贫相关项目的帮助下,开设了银饰制作体验活动。很多人从山外走进山里,而后再把山中的美好带到山外。
“以前都是整天敲敲打打,一个人在艰难守艺;现在在抖音上敲敲打打,让银饰技艺传承得掷地有声。”
说这话时,潘仕学脸上带着笑,他想前方的日子,一定能比想象中的还要敞亮。
从一无所有的手艺人,到小有名气的“麻料村脱贫攻坚带头人”,潘仕学借助抖音看到了人生的“第二种可能”。
这是“希望”于普通人生活中的转化,同时也是一些人始终渴求的,那道划破黑夜的光亮。
因为天生没有双臂,土家族小伙陈兹方,从老天那里领到了一份最困难的人生剧本。
出生于湖北恩施内的一个小县城,陈兹方自小便知道贫困的滋味,但比这更难熬的是,生活给予他的锤炼。
陈兹方出生九个月后,他永远失去了父亲。原本只懂洗衣做饭的母亲,不得不支撑起整个家庭。
由于身患残疾,陈兹方在初二那年便辍学了。彼时哥哥已经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了他与不再年轻的母亲。那一晚,妈妈摸着他的头说:
“如今我还能种地养你,哪天我不在了,你怎么办?”
有时候成长是一瞬间的事儿。陈兹方想,那便是他“一夜长大”的时刻。
这之后陈兹方决定向生活宣战。
受身体状况的影响,陈兹方不能像村里其他年轻人那样外出打工,如此家乡巴东县便成了他唯一的“创业天堂”。
此后多年,陈兹方尝试过喂猪、养羊、卖草药等诸多赚钱的方法,但毫无例外,这些全都失败了。
在被生活逼向死角的日子里,电商给了陈兹方一条“明路”。借着网购的东风,他开起了网店,而随即展开的,还有另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
成为专职电商人之后,陈兹方开始在线上售卖家乡的农产品。但因为经验不足,开始时他没少吃亏。
2年前,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兹方开通了头条号和抖音号,在平台的建议下,他参加了头条学院的第一期扶贫达人培训,了解了线上直播等新手段。
此后,陈兹方开始摸索尝试可视化订单农业。
将短视频与直播带货相结合,原本狭窄的销售渠道逐渐拓宽,,网店里的农产品被更多人看见了。
一路跌跌撞撞,陈兹方慢慢实现了“养活自己”的目标,而他却不想止步于此,因为他知道,村里像自己一样的人还有很多。
陈兹方变得更忙了。
从成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到借助抖音直播推广当地脐橙和土豆。在陈兹方的卖力吆喝下,许多贫困户有了更多的收入,电商年销售额也有140万元。
今年5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脱贫。
陈兹方成了当地的名人,很多人慕名找到他的抖音账号,里面到处都是他努力生活的证明。他说:
“就算路不坦荡,也要做最亮的星。”
用双脚代替双臂,陈兹方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在诠释着“路在脚下”的含义。
这不仅是他的过往,也是诸多贫困县里年轻人正在经历的人生。
通过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很多如心宝、何瑜娟、潘仕学、陈兹方一样身在贫困县的年轻人完成了自我的蜕变,也获得不菲的收入。
而透过个人成长,人们也得以窥探到更广阔的天地。
2020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
走过30余年的岁月,人们在今年终于走到了国家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从前那些听来有些遥远的梦,终于在如今照进了现实。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实现梦想的方法。
近些年,中国农村电商保持着较高增长速度,而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诸多贫困地区修建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
通过这条路,越来越多如同心宝、何瑜娟、陈兹方一样的年轻人,得以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一条“网路”,提供信息,同时也提供机遇。顺着这条路奔跑——
从前背井离乡的人们有了回家的理由,原本贫困闭塞的地区有了走向外面的方式。
镜头内外,在完成空间与时间对望的同时,那一群渴求光,寻找光,追求光的人,最终也成为了光。
记得王绍据在讲述“中国扶贫第一村”脱贫历程时,他用这样一句话作为整场演讲的结束语: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