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丨摹时大彬虚扁壶,纤巧潇洒,虚怀若谷,壶小聚茶香
紫砂里有一句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
但对于有些茶,譬如铁观音、普洱来说,偏偏要壶身宜矮不宜高。
为了聚拢香气的最佳使用效果,即使再难,中国匠人们不惜花大把时间也要尽力“再矮一分”。
紫砂壶形制或圆或方,但扁壶造型非常少见,意趣盎然,妙趣横生。
看,这壶好小的身子,俨然一把指尖上讨喜的宝贝,却有一种古朴雄浑的气质,带着“芥子纳须弥”的气魄。
要知道,紫砂每扁一分,难度可是成倍地增加。
“虚扁”是紫砂传统手工成型中最难的器型,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手工操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研究紫砂壶的专著《茗壶图录》也收有一款虚扁壶,称其“腹扁而大,胎浅而虚”,取名“趺坐逃禅”。
清朝文物著录《享金簿》中载:“宜兴时大彬瓷壶,予有三执......其小者得自陈健夫,扁如柿饼,不得容杯水,柄下刻‘大彬’二字,籽质坚厚,亦可宝也。其中色淡紫而包浆明润,敦朴稳称......”
时大彬的名字,对于紫砂玩家们来说,是不可绕过的“传奇”。
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之子,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巨匠。他凭着一己之力,将紫砂这门手与泥料的艺术,升华至文化技法层面,也被赞为“千载一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曾在他的《紫砂陶史概论》中说:
虚扁壶的魅力,可见一斑。
在拍卖市场,虚扁壶也常常“霸屏”。
2012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一款顾景舟制作的虚扁,拍出1150万元的天价;
2015年,在北京东正拍卖会上,一款时大彬制作的虚扁壶,拍出过552万元的高价;
2018年,一款龚心钊旧藏清乾隆描金描银紫泥虚扁壶,以644万元成交。
且壶嘴弯流,出水十分流畅;壶把线条流畅把握舒适,可以说是少有的兼具实用和观赏一体的壶型。
黄叶萍,1975年出身于我国著名陶都——江苏宜兴,自小受到浓厚的陶瓷艺术气氛的熏陶。
从业二十余载,在传统经典器型方面深入研究,擅长手工制壶,在日积月累的制壶过程中不断摸索,尤为擅长圆器类、方器类壶型。
在从业过程中得到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潘小忠和冯勤芳夫妇的悉心指点,使得创作技艺日臻完善,所制作品线条流畅、点面挺括、细节精细。
注:手工测量,存在一定误差,下同。
原矿朱泥款虚扁壶
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赠送好友,都是茶趣十足。
每款产品均配有证书。
摹时大彬虚扁壶,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发货时间:众筹结束后20个工作日发货
紫砂壶造型古朴,置于茶席,茶气升腾,显茶之韵;透气不透水,用之泡茶,不夺茶香,又无熟汤气;使用日久,吸收茶汁,空壶注水也有茶香;经常摩挲,可增光泽质地、温润之气。
但说到底,影响一只紫砂壶好坏的还是泥料。
底槽青虚扁壶
容量仅有70ml使得这把小虚扁非常小巧精致,可谓是真正的炫技之作。
是一人品茗喝茶的心头好。
底槽青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系,质地纯正,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这款壶,比时大彬制的虚扁壶更“扁”,将虚扁应有的书卷之气表现得很为精准,泡茶时也更容易聚茶香。
这款朱泥虚扁壶,选用原矿黄龙山朱泥。
黄龙山朱泥外观呈黄色、浅红黄色,熟泥比较细腻,在朱泥类中砂性很好,烧成后不易起皱,是明清时期朱泥类作品的主要泥料来源。
但朱泥因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型工艺难度高。由生坯至烧成,收缩率达到25%~30%,支撑度差,一般成品率都不到8成。
朱泥坚结沉实,透气性佳,红润娇艳,极易泡养包浆,所以用朱泥泡茶是每一个爱壶之人的必选之一。
除了泥料出色,这两把壶在造型上也是颇有讲究。
你就看它出水之干净利落,便可窥一二。
耳把、弯流和壶身如为一体,坚实而有分量。
小小圆把,执握舒适,配置壶体,端庄而秀美。
摹时大彬虚扁壶,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发货时间:众筹结束后20个工作日发货
支持2580元,可获得黄叶萍老师手制原矿朱泥款,原矿底槽青款《虚扁壶》各一把,价值524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