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GQ实验室(GQZHIZU)授权转载
许多事儿不能细想。
比如为什么自己勤勤恳恳工作了很久,却没攒下什么钱?
难道是钱自己跑了吗?还是我们稀里糊涂就花掉了?
下面这50句诱导你花钱的话,你可能很熟悉,但却不够警惕。
直截了当型
“贵的东西能用更久”
“电子产品嘛,买新不买旧”
“各种款式的条纹衫不嫌多”
“秋天必须要有一件很有质感的风衣”
“必须要打卡的网红餐厅 TOP10”
“选择困难症的朋友建议入多色哦”
“贴身穿的一定要买贵的”
“这是我无限回购的款”
“XXX 一定要买承受能力范围内最好的”
“OH MY GOD!”
威逼利诱型
“穷游不如不游”
“能让你买到真的是你的运气”
“男生一定要有一只戴出去不露怯的手表”
“女生必须有一个能让自己底气十足的奢侈品包包”
“你现在不用最好的护肤品,以后就知道差别了”
“便宜的东西只有在你买的那一分钟是开心的,用的时候没有一秒是开心的”
“一个好的 XX 是 XX 圈子的入场券”
“你穿的衣服背的包就是自己的名片”
“年轻的时候不好好打扮自己,老了想打扮也晚了”
“有些见识和眼界就是要花钱才能买到,将来才不会露怯”
“玩游戏不买皮肤?都配不上我的王者段位”
“不买酒店的行政酒廊,基本等于没住过”
“与其买很多便宜货不如买件穿得出去的奢侈品”
“你越克制自己买东西,真要买的时候就越控制不住,不如想买就买,早买早享受”
“库存紧张”
过度夸张型
“这个东西除了贵没有别的毛病了!”
“钱是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
“这个是明星同款,四舍五入你跟哥哥穿了情侣装”
“分期付款下来,一天也就几块钱”
“压力大的时候抽个盲盒就好了!”
“你再努力存也买不了北京一个厕所,还不如花了”
“这笔钱你不花也是攒着,也干不了什么”
“偶像的代言能买1份咬咬牙就能买3份,买的不是代言,是他以后的商务资源”
“看剧就要一口气,超前点播可比烂片的电影票便宜”
“宠物是大城市独居青年的标配”
上升价值型
“好看的女孩自带烧钱属性”
“没去过远方的人,没有资格谈梦想”
“房子是租的,但生活是自己的啊”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部都要”
“XX 可以用钱计算,带来的幸福感/高级感/仪式感没法用钱计算”
“去年的衣服配不上今年的自己”
“钱其实没有花掉,只是换了一种形式陪在我们身边”
“人生最简单的快乐,都是花钱带来的”
“头等舱的速度和经济舱一样,但在头等舱认识的人能带给你经济舱给不了的资源”
“你的每一次消费,都是在为你将来的生活投票”
“花在自己身上的钱,会慢慢改变你的气质”
“越是心情不好越要花钱,花钱买的是开心”
“你的钱不值钱,你的时间才值钱”
“喜欢就要拥有,否则算什么喜欢”
“为情怀买单,不是理所应当么?”
“消费主义陷阱”,是近年来很流行的词。可是它到底存在于哪里呢?可能就在只言片语里,像上面的50句话,而我们很少会注意到。
当我们购买一件商品或一种服务时,我们究竟是在为什么而买单呢?
过去是商品本身,现在看似我们买的是购物车的东西,实际上买的是许多摸不着的幻想。
因为孤独睡不着,所以有了爆棚的夜晚购物欲;因为情绪不稳定,所以有了经期购物欲;因为加班太焦虑,所以有了补偿心理;因为生活好难啊,所以当购物直播间的主播跟你描绘,购买产品后生活能有多大改善时,我们有了立刻下单行为。
当代年轻人,购买的更多的是一种想象、一种情绪、一种生活场景。
而真相是,当商家过度强调的是商品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感觉”时,比如这个摆件能提高生活的幸福感,那个包包让你整个人充满了高级感,这种话只是在掩盖商品的本身价值并没有标价那么高的事实罢了。
千金难买我喜欢,,这话没错。但我们需要拎清:这个“我喜欢”,究竟是我真的需要、我真的开心、我真的愿意,还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需要、开心和愿意。
回复日期:如20201004,可查阅最近200天文章
手指点一点,不要和师兄走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