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关乎生命审美的教育”。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2017年,2019年,马云曾在两次公开演讲中强调,“学习艺术不能当饭吃,但却是阳光、空气和水。”
在他看来,受过艺术熏陶的人,看人、看世界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身边环境的美,更准确地捕捉到日常生活的细节。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能帮助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雨果、泰戈尔、约翰·列侬、陀斯妥耶夫斯基、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爱迪生……都曾是画画的好手。
来源:Unsplash作者:mrtt
我们一定都有这样的时刻,当第一次看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或是毕加索的《梦》的真迹时,都会忍不住嘴巴微张、喉咙里发不出任何声响。
短短几秒间,我们就完成了审美活动的第一步——审美感知。然后凭着个人的生活经验、审美,对一件艺术作品(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七嘴八舌地评价。
毕加索《梦》,1932年
但如果你还想再进一步,理解画的内涵和意味(为啥《梦》这样画?它创作于什么故事背景下?作者毕加索又有怎样的身世)……就会感觉知识不太够用了。因为这时我们的审美活动,已经走出直观感知,抵达更远的——理解和创造阶段。在这个阶段,笔者见过许多声称喜欢艺术的人,却没有再往里走,去读点艺术通史。所以经常在看完展、逛完博物馆后,为自己没能更好理解某件艺术品,而扼腕叹息。
也见过不少从事艺术创作工作的人(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剧作家等),因为偷懒、没系统地读一下艺术史,就开始创作,而酿成了乌龙甚至被同行群嘲。
独山县烧掉4亿建的“水司楼” 新华社摄
在通往好的审美、优秀创作风格的路上,艺术史学习也像一道“窄门”,找着的人没那么多。但只要通过了窄门,你就会了解到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灿烂的人工遗迹,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又是如何不断影响着我们。最近,作家庆山(安妮宝贝)给13岁的女儿,都安排上了艺术史阅读。
搜一下发现,这部《加德纳艺术通史》原来不止庆山在看,好多人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