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活着真好。生而为人,大家辛苦了。
恭喜各位,终于熬来了疫情之后的第一个双节。
这个初秋充满了惊喜,不但国庆与中秋赶在了同一天,抗疫剧《在一起》也开播了。
10月1号,《在一起》的导演之一滕华涛和伊利还在剧之外合作共创了一部暖心番外篇——《好好在一起》,主演为青年演员关晓彤。
敲黑板划重点,这也是“国民闺女”的复出之作。不少看过的人纷纷表示,虽然没有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却有了秋天的第一份感动。
「伊利携手滕华涛共创微电影在一起番外篇」
这一刻我们有理由相信,前10个月里欠的温柔,之后会陆续到账。
讲真,在这场猝不及防的疫情到来之前,这个世界始终被物质欲望所裹挟。
人心像蝉鸣,叫个不停,人们以逃荒的姿势去摆脱身后的自然时间,踢踏的步子群响,还要比谁更聒噪,仿佛越聒噪,越能捞得动世界。
而疫情到来之后,大家才幡然醒悟——原来除了健康,什么都是小事儿。
人生虽长,来日却并不方长,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相比王权和富贵,健康才是一切或平淡,或跌宕生活的起点,是最颠簸不破的硬实力。
是的,又有什么能比一家人整整齐齐、健健康康地好好在一起更加美好的呢?
毕竟唯家人闲坐,方灯火可亲。
我们希望家人都健康,所以老老实实在家隔离。
双节期间,《在一起》的热播仿佛将我们瞬间拉回了疫情初期的时空当中,并让我们在小黄金周里生出一种“一家人依然在隔离”的错觉。
是啊,隔离给了我们好好陪伴家人的机会,让我们获得难能可贵的时光来陪伴彼此。
但是谁能想到,躲过了疫情威胁却没躲过精神损伤。都说长寿健康的秘诀是保持心情愉悦,可我们却在长时间的近距离相处之中大大增加了争吵次数。
在“远香近臭”这亘古不变的铁律之下,长时间的陪伴打破了家人之间的边界感,矛盾爆发的频率就直线上升。
当我们曾经与父母保持一定距离时,每次见面都是一出感人的“喜相迎”,可当每天都在一起时,那相处终究都会变成可怕的“两相厌”。
不少人在纷纷感慨,明明对面就是自己的亲爹亲妈,却经常会生出不知所措的即视感。
如今中秋节与国庆已至,这明明是后疫情时代第一个合家欢的双节,可大家一想到又要和父母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处六天,就浑身写满了拒绝。
那些吃不光的爱心补品,听不完的催婚唠叨,吵不尽的生活琐事已经在路上,并向你送出一个灵魂拷问:“回家,你怕了吗?”
说到这,《好好在一起》就非常应景地反映了各位内心的潜台词。
这部微电影如同一面镜子,用真诚直白的镜头语言折射出父母与子女长期相处的那些事儿。
并且最有趣且有意义的点在于,它将家人之间的拧巴、对立和欲语还休诠释糅合成一个恰到好处的形容词——“不合时宜”。
这个词,简直太妙了。
对啊,我们好像永远都不能与父母调成同一频道。
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就像一个多边形,每个家庭成员都是一个点,大家用无形的线和其他的家庭成员相联系。
这样的家庭关系优点是这些线太紧,太短,这可以让每个家庭成员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另一方拼了命也要去帮忙。
可当这些线过紧、过短,则会丧失边界,让我们以爱的名义,侵入了另一个人的安全领域。
有太多人,都要在“做自己”和“孝父母”之间徘徊、权衡、自洽。
Vivian是来自山东的大妞,她表示山东人除了爱说倒装句,还对编制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迷恋,详情可以参考水泊梁山。
在山东家长的心中只有两种职位,一种是铁饭碗,一种是没工作。
从疫情初期到现在,Vivian被亲妈逼着相了不少亲,并且十个里面有八个都是公务员。Vivian无奈,总觉得自己把祖国各个机关单位的年轻骨干见了一个遍,这足以召唤神龙的频率终于逼疯了她。
在她看来,两个人在一起无关职业,靠的是眼缘、兴趣与感觉。如果没有话题,那是过不到一起的。
比如她和一个男孩子相亲,说自己很喜欢听盘尼西林,对方则一脸懵逼地问她:“你为什么会喜欢青霉素?是生病了吗?”
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Vivian的这种顾虑,她妈妈是绝对理解不了了,甚至将其归类为“矫情”。
这道关于结婚究竟要看兴趣还是看条件的辩题,她和母亲从年初battle到了国庆,这个黄金周,想必两人还要再开杠。
其实在争吵的过程中,想必两人都是不好受的。有时一上头,一不留神就会说出伤害对方的话,当冷静下来,又想和对方道歉。
可中国人有着深入骨髓的内敛,很少在亲密关系里直接说出“对不起”三个字,所以大家发明了不少看似敷衍,但字字句句都在表达“对不起”的方式。
一般来说,妈妈表达“对不起”的方式是“还不快来吃饭?”而Vivian表达“没关系”的方式是“这就来!”和“真香!”
Vivian表达“对不起”的方式则是给妈妈热一杯牛奶,而妈妈表达“没关系”的方式则是“专家都说每天喝牛奶才健康,还是我闺女会疼人。”
微电影《好好在一起》中,两代人之间也在用这种方式相互磨合着。
父母给女儿倒了牛奶,潜台词是“别太累了”;女儿给妈妈倒牛奶,潜台词是“我早上不该冲你们大吼大叫。”
要知道,这世上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有剑拔弩张的时刻,而爱,让我们学会给彼此递台阶。
一杯牛奶,其实就是一句暗号。它就像是一个“冲突暂停键”,化解一次次矛盾和后悔,密码破译后是:“对不起,我希望你健康,并想和你好好在一起。”
Kris说,他是“朋克式养生”最坚定不移的践行者。
一直以来,他都是一边作死一边自救:兢兢业业护肤,勤勤恳恳熬夜;啤酒里泡枸杞,可乐里加党参;举最重的铁,吃最辣的鸡,蹦最野的迪。
在他看来,健康重要吗?当然重要。明天就要挂了吗?又似乎没那么着急。
他总觉得自己仿佛就是游戏里的英雄,无论在外多么浪都不在怕的,毕竟只要泉水还在,就永远能瞬间满血复活。
可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在父母眼中和自杀没什么区别。一个简单的不吃早饭的行为,他妈妈都会觉得可以拉出去判刑了。
国庆中秋这六天假期中,Kris想想就头疼,他相信父母会把疫情时那套军训化生活方针再复刻一遍:父母起床,他就不能睡懒觉;父亲锻炼,他就不能葛优瘫;母亲做饭,他就绝不能点外卖。
Kris说,他特别想吃汉堡时,,得等到父母睡熟时下单,并备注“不要按门铃,我出门取”,还得在吃完把外卖盒及时丢掉,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地去睡觉。
他觉得烦吗?
当然,但却不会抱怨什么。
因为他比谁都清楚,游戏里的人只care他有没有突然掉线耽误团战,外卖平台只在意他不点外卖会影响KPI,而唯有父母才会关心他的健康。
就像微电影《好好在一起》的剧情一样,母亲让女儿早些起床,父亲非要拉着女儿打太极,老两口不停地给女儿添菜。
这些麻烦的、琐碎的、无聊的方式,只是为了孩子能更加健康一点罢了。
Sarah有次看综艺,有一句话瞬间击中了她的心:“父母是我们与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父母如同泰山一般挡在我们面前,所以我们忘却了时间在走的焦虑与死亡终将来袭的恐惧,我们对生命有恃无恐。
父母在,尚有来路;父母不在,只剩归途。
Sarah说自己其实很怂,很自私,很怕孤单,她希望父母能一直健康,没有病痛,老得慢一点,再慢一点,这样他们可以陪她走更多的路,看更多的江河湖海人间美景。
是的,我们可能远比自己想象中更离不开父母。
如果你说不出“我爱你们”,其实也可以用行动表达出“我需要你们”。
就像《好好在一起》中女儿对母亲说“我想吃鱼”,对父亲说“您那唱腔不错,再给我来两句”。
适度地表达需要,其实就是在赋予父母一份“被看见,被在意”的机会。
为何你会担忧双节期间和父母闹矛盾呢?总结一下,是因为太亲了。
即使到了10月份,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依然后劲十足。人的精神高度紧张,难免会有攻击情绪。难以压制时,就会对身边的人进行指向性攻击。
很多时候,我们看似是在抱怨那些小事,但潜意识里,你在释放着在这场疫情中的恐慌。
你看,这就是微电影中讲的那样:“因为太过熟悉,所以一切都理所当然。”
我们理所当然地向彼此暴露不完美,理所当然地用自己的情绪化让对方理性。当我们抱怨父母以爱之名冲破边界感时,又何尝不是在打着爱的旗号去要求他们呢?
其实说到底,之所以“不合时宜”,是因为我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同。微电影中关晓彤说“我们一个直白,一个笨拙”,正是这种方式的错位,造成了频率的失调。
伊利拍摄的这部微电影《好好在一起》在某种画风上与李安的《饮食男女》有些相似,父亲有千万句关心不知如何表达,子女因生活节奏不同不知如何对话。
伊利在向我们表达,因为时代更新速度太快,所以亲子之间三观不一致是常态。父母老了,真的追不上快餐社会的脚步了。
常沟通,多分享,求同存异,别让父母觉得自己没用了,那是从心理上把他们向“死神”又推一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对我们的爱很像伊利牛奶。
它没有烈酒的刺激,亦没有饮料奶茶带来的舌尖快感,可却更偏重日常的营养支持,在温柔、无言、静默中表达汹涌的健康关怀。
伊利一直在向世人推广“健康”的概念,其实无论是合作的抗疫剧《在一起》,还是番外篇《好好在一起》,都在传达一个道理,那就是健康是所有生活方式与亲密关系的基石。
我们想要开启人生的多种可能性,亦或是陪伴在自己爱的人身边,前提都是要有健康的体魄。
抛开健康,一切都是空谈。
都说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每日一杯的伊利牛奶就在用长久的陪伴给予世人安全感。
无论是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还是睡前的暖心助眠,亦或是补充日常所需蛋白质提高抵抗力,都能安抚焦虑不安的凡人心。
一杯伊利牛奶也是一句无声的爱意,它代表最朴实无华的情话,也诠释着最发自肺腑的希冀。
那就是愿你健康无灾,愿我们挺过天灾人祸,愿岁月静好,愿我们好好在一起。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