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费勇,欢迎来到六祖坛经修心课的第十四堂课,这一课我们讨论坛经的第十四段: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如灯光。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即有二,体无两般。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这一段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各位,定与慧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同灯和光。有灯就有光,没有灯就没有光。灯是光的本体,光是灯的运用。名称有两个,但根本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定慧的原理,也是一样的。
这一段,惠能再次强调了定慧等一的观点,并且用了灯和光来比喻定慧的关系。
定是灯,是本体,而慧是光,是运用。智慧好像光,可以照亮我们的世界,照亮我们的心。这是佛教里的一个基本比喻。
我们是因为无明,而流转在人世间,因为无明,我们实际上生活在黑暗之中,需要光明去照亮。
在法华经里,佛陀说,世界犹如火宅。柏拉图有过类似的说法,他说:世界犹如一个洞穴。我们人类只不过是洞穴里蒙昧的存在。
他在《理想国》第七卷里讲了一个关于洞穴的故事,他让“我们想象一个洞穴里住着一些人,宽阔的洞口大开,能透进亮光。他们被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只能背着洞口看眼前的洞壁,头也不能掉转,因为他们的腿和脖子从一出生就被链子锁定了。在他们背后洞外较高的地方有一处火焰在燃烧,在火焰和囚徒之间有一条路,路边有一道矮墙,好像木偶戏的人表演木偶戏时用的屏幕。”
柏拉图假借苏格拉底的口说,这些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就是这个世间的人类,,囚徒似的活着,看到的是那些木偶的影子,却以为是真实的。那么,他们如何才能认识真实的世界呢?
柏拉图进一步假设,“如果有什么东西帮他们解脱锁链:当一个人获得了自由而不得不站起来,掉头向着光亮走去——这一切都让他感到痛苦,又因为光线太亮,他看不见以前他看到过的那些影子的实物。
然后,他慢慢习惯光明,习惯在光明里观察一切。最初,他看得清楚的是影子,随后是水里面的人和物的倒影,只有最后才是这些事物的本身。同时,他发现,光明来自太阳。太阳使这个世界有了四季轮回和岁月更迭,是可见世界万物的主宰。”
柏拉图认为人活在一个洞穴里,而且被戴上了锁链,局限在某个位置上,看到的只是影子;而佛陀认为人活在一个房子里,以为房子里破败的一切就是世界的全部,把生命用在了追逐虚幻的目标之上,不知道这个房子已经着火,不知道那真正的目标在房子之外。
因此,在柏拉图和释迦牟尼眼里,人类的生活其实是一种暗昧,需要光明,去照亮,去穿透,让人看到一切。于是,《法华经》里一开始,就说佛陀在无限的时间之河里,一直以各种化身来到世间,名字都叫日月灯明佛。日、月、灯,都是光明的源头。
柏拉图则说,必须让人去掉锁链,看到光明,看到来自太阳的光明。在阳光里,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相;而在佛陀的表述里,只有像日、像月、像灯那样的光明,才能照亮昏暗的房子,让人看到那一扇一直就在那里的门,把人带向无限的广大,无限的自由境界。
柏拉图又进一步解释,所谓太阳,所谓光明,其实就是真理,就是善的理念。如果套用柏拉图的解释,佛陀所说的从无限的从前,就一直有一位日月灯明佛,在演示佛法,其实只不过一个比喻,比喻佛的道理一直存在在那里,如果你领悟到了,佛就出现了。
所谓日月灯明佛,其实,指的是佛的道理,或者说,佛法,也就是佛陀所发现的真理,这个世界的真相,生命的秘密,这一些,在释迦牟尼之前、之后,一直都明明白白地在那里。
只不过大部分人,受缚于世间的欲望,看不到这一些,在假象里东奔西突。而一旦你明白,日月灯明佛就出现了。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当下即是,平静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