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位盲人博主的视频上了热搜,视频里他坐电梯、走盲道处处碰壁。
原本是个好事,普通人终于直观感受到残疾人的生活,但那些难以共情的评论看着让人心凉。
我们对残疾人的偏见,还是太深了。
温和的觉得,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所以中国街上很难看到残疾人。
极端的觉得,残疾人是社会的累赘,他们什么都做不了。
在刻板印象里,对残疾人最大的夸奖就是“你很惨,但是你很坚强。”
其实,很多残疾人的生活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
我们采访了热搜上的盲人博主小龙蛋,和另一位残疾人kol大程子,,看看残疾人真实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我是一个信息无障碍培训师。
是抖音博主 @盲探小龙蛋。
同时,我还是有先天视力障碍的一个盲人。
我是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
也是b站上有4.6万粉丝的 @大程子好妹妹。
同时,我也是一个双腿没法行走,需要坐轮椅出行的人。
盲道能不能走,要看有没有被占用。
现在盲道是经常被占的,一会翻新建筑,一会直接阻断。顺着盲道走,我们要不就是掉坑里,要不走着走着没路了。
有一次,盲道把我们带到了自行车里,还有配电箱旁边,没法走。
以前想去趟超市,就跟打仗一样。
今天家门口还是平的,明天突然挖了个坑,或者堆了沙子。但我不知道啊,只能去趟,趟不过去,我就容易掉下去。
我曾经掉进路边的窨井盖,幸好里面没有水也不算深,才捡回这一条命。
等好不容易进超市了,惊险的才刚开始。
超市里全是货架,你说我去哪一个?有工作人员帮忙还好,如果没有的话,我要想买瓶酱油,可能都要把所有货架摸一遍。
摸就摸吧,最怕把人家的货架摸倒了的,我曾经就碰倒过,幸好那一架没有玻璃,否则现在就没我了。
就算我很幸运,这一路没把命送了,还找到了酱油。那回家吧,结果回家这一路又是坎坎坷坷,等到了家。酱油早就碎成了渣。
一路痛苦,最后很可能啥也没有。这就是我们这些残疾人的日常。
上海其实是个无障碍水平挺高的城市。
我现在住在上海,体验下来,出行、玩、买东西都比较顺畅。
但就在你觉得这个地方做得很不错很舒服的时候,总是有个地方卡住,让我的体验不那么完美。
我每次坐地铁的时候,都觉得这个部分难以理解。别的城市都会给轮椅人士一个折叠板,把月台跟列车之间的空隙连接起来。但这个东西上海就没有,也没有无障碍车厢,也没有轮椅位置。
他们还有一些让我觉得不太合理的规定。
电动轮椅上电梯一定要断电,让别人来推你。但大家也知道,电动轮椅一般都很重很难推,再加上没有渡板,我在地铁上就经常被卡住,让人很不爽。
平时的麻烦?其实细想起来也挺多的。
如果我要外出,从家里到地铁站有可能遇到各种路障,有时候人行道上不去或者被占用了,我就要走马路,如果马路还有停车,我只能走到路中间,这时候就很危险。我曾经就因为这个被车撞过。
好不容易到了地铁,也有风险,工作人员推我上了电梯,会安排人在我下的地方接我,但偶尔就会出现那个人没按时来的情况,那我可能会下站失败,只能到下一站再说。
虽然很麻烦,但这就是有行走障碍的人每天要经历的事情,我也早就习惯了。
之前住杭州时,我想要去报考C5残疾证驾照。
但等我到那之后才发现,那个填申请的地方在二楼,但那个办公楼是没有电梯的。
不但没有电梯,也没有无障碍的解决措施。想上去,就只能走步梯上去。
但像我这样坐轮椅的人,根本没法自己上去。
我当时真是既无奈又好笑,这是个办理残疾人驾照的地方,却没有服务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
因为疫情,好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健康码。
但健康码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很麻烦的事。
我今年去了好几个地方,北京、上海、杭州,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登健康码,每次都要重新填所有的资料,还有各种手机验证码。
手机没法读取屏幕里的信息,我听不到。旁边人着急,我也没办法。后面等着我排队的人越来越多,时间一长,不耐烦的情绪就全浮了起来。
我在那里,忙手忙脚地点着手机,额头不停的冒汗,像一个被围观的小丑。
尴尬,真的尴尬。
我去过的城市里,对残障人士最贴心的是香港。
第一呢,香港无论路口大小,每个路口都有盲人可以听见的风铃声,它会提示你,声音快就是红灯,声音慢就是绿灯。
第二,香港的所有洗手间都配有无障碍洗手间,博物馆旁边都有语音介绍和盲文介绍。
还有,香港人对盲人的服务态度也是挺高的,走在路上会主动有人来帮我。
我去过的城市不太多,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8年公司去台湾团建。
我和导游讲,希望酒店能提供塑料凳子,方便我洗澡。导游让我放心,说:“一切都会给你安排好的。”
要知道在此之前,我住酒店洗澡,要不自己背塑料凳子,要不在网上买,控制好时间让快递准时到,总之挺不方便的。
去了台湾三个地方,分别是台北、高雄、屏东县,每个酒店都有无障碍房间,房间和浴室是打通的,也有专门洗澡的塑料凳子,高度和设计都很规范方便,
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住酒店也可以不用自己扛那么多东西。
之前一个景观设计师和我讲,其实我们常说的无障碍设计,应该叫通用型设计。
在固有观念里,设计是为主流、为显而易见的群体服务的。
但真正好的设计方案,需要照顾到更多群体需求,而不单单满足主流需要。
无障碍确实是一种通用型设计,是为了方便所有人。
比如说,语音提醒对所有人都很方便,包括操作不了手机的老年人,或者文化程度不高的、看不懂字的人。
还有我视频里提到的电梯语音播报,看上去盲人最需要,其实个子矮的小朋友、被壮汉堵住视线的女孩,还有低头玩手机的人,都需要语音提示,不用抬头就知道到哪层楼了。
再举个常见的例子,就是坡道。很多人都觉得坡道就是给用轮椅的人用的。
但我们想一想,推婴儿车的是不是也能用?老年人是不是也能用?拎着大件行李的人也能用到,他们都不是残疾人,所以坡道的设计就是给所有人做的。
功能是面对所有人的,只是残障人士更受益。
很多残障朋友会有困扰,觉得自己没法过常人的生活。
直到有一次,我去内蒙古草原开车,那儿一望无际,没有任何障碍和人。
司机在旁边说:“没事,你就放心开,油门踩到底,前面没有人,草也不怕压。”
谁能想象到盲人可以开车啊?
当时我浑身都在激动地颤抖,这是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事情和体验。
那一刻,我觉得人生没有遗憾了,我虽然看不见,但我开过车了。
这之后我确信,我有机会享受生活里的美好,只是比常人稍微多绕点远路而已。
“平等”和“需求”,我也是后来才意识到的。
我大学是英语专业,很多同学留学回来,很兴奋地告诉我:出国没有你想得那么难,国外很多设施和政策都很周全,你完全可以正常生活。
那会我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原来我和大家是平等的,只是国内这方面建设不太完善而已。
后来看蔡春一个采访,他说残障人士的缺陷不是个人的缺陷,而是在于社会支持的缺失,你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
我第一次明晰感觉到,有时候设施不完善、政策不周全,我不应该沉默,而是要提出我的需求。
接不接受是别人的事,但这是合理的,而不是我们要求太多或者浪费资源。
就像大程子在采访里说的,社会一直在灌输这样一种观念:
残障是你自己的事,你需要自己解决这些麻烦。
小龙蛋的抖音私信里,常常收到各种冷言冷语:“社会又不能照顾到所有人。”“盲人就不要出门给别人添麻烦了啊。”
就算走在街上,也会有人指指点点:“你看那人眼睛不好”。
一开始他们会受伤,质疑自己,但慢慢的,也收到更多善意的关怀和建议。
“为什么中国街上看不到残疾人?”这个话题已经被说烂了。
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在他们抱着勇气走出家门时,别把他们当累赘,也不必把他们看得多弱势,把他们当个和你一样的人来对待就好。
让他们确信,虽然自己不够大众,却并非边缘群体,可以像我们一样,过斑马线时接住秋天的落叶,触摸世间多维的美好。
摆脱隐形的枷锁,不仅是他们的难题,也是我们的必修课。
没有人会永远站在大多数的那一边。
理解相对不同的对方,就是理解另一个自己。
*ONE文艺生活在此感谢大程子和小龙蛋接受采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其余图片来源于网络
希望有一天
每个人出门
都没有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