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的成年必修课,是无论何时都要保持情绪稳定。无论是面对挑剔的甲方、在工作中面临的突发状况、甚至在被同事或领导误解时,都需要时刻保持理性。
但理性不代表认同,,反而让人积怨更深。这股不断积压的“邪火”,绝大多数时刻都会倾泻在父母身上,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出气筒”。
因为父母的自作主张而打乱了自己的安排
你会选择生气还是理解?
要知道,这种所谓的“巨婴时刻”并不罕见。
刚在公司被痛批,父母便打来电话说已经到了车站,长途跋涉准备过来看看自己;终于安顿好了公司的一切事务准备带父母出去散心,却在路上和甲方大吵一架;年迈的父母再也玩转不了5G手机和家用电器,需要你手把手去教,却发现永远也教不会的时候——
在父母面前的自己,不是在生气就是在赌气
年轻人总认为,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可当他们走入社会,在重压之下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后,难道唯一一个“找回场子”的办法就只能从父母身上获取吗?
如果你正在经历这种煎熬,也希望做出某种改变,不妨点开这则视频看看当你对父母发完脾气后,生活会出现何种缝隙,而你又能如何修补它。
0/1
年轻人的要强,怎么就变成了逞强?
不懂得真诚的年轻人,往往首先学会了表里不一。出门在外,他们受莫须有的规章制度和不健康的职业价值观所困,对身居要职的陌生人进行谄媚,回到家里,却对亲近的家庭成员“歇斯底里”,彰显自私的“唯我中心论”。
不论是对矛盾的年轻人还是毫无相干的父母来说,这样的生活都是“灾难性”的。
前一秒相安无事,下一秒鸡飞狗跳
电影《伯德小姐》
虽然说,每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都懂得要强的重要性,它也是成年人打拼生活,立足社会的基础,但要强并不意味着要伤害家人,更不是你对亲密的人发脾气的理由。
刚刚过去的毕业求职季,就有很多人体会到了这一点。一方面是特殊时期的就业环境,一些想去的公司给不到平均薪资水平和待遇,甚至要从实习生做起。另一方面决定考研、考公的人数增多,即便不考虑今年的特殊背景,考研人数都有可能突破400万达到新高,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虽然刚刚开学,绝大多数高校的自习室已经恢复了一开门就有人占座的节奏
面对这些难题,大多数年轻人的选择都是自己扛下去。一位去年就辞职准备二战考研,最终失败的大学同学就在朋友圈里写到,“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在他们看来,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为自己兜底,更不可能替自己做出选择,“报喜不报忧”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论生活在外有多艰难,一旦面对家庭,有限度的要强和无限度的真实,才是处理亲密关系的健康办法。
最近,一位父亲在家长会上痛哭的视频就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起因是老师问这位爸爸为什么经常在家长群里“失联”,很少回复群消息,这位父亲一下忍不住就哭了出来,他说道,“怎么可能不关心孩子,但我天天加班到凌晨、开会又要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虽然成年的独立生活意味着父母不再是自己的“引路人”,但也不代表我们要独自承受生活的苦涩。
哪怕是再要强的人,也会经受“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如果一个人坚持独自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无论是对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是已经在生活的汪洋大海浸淫许久的中年人来说,他都会有崩溃的时候。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以要强的态度对待来自父母的问候或关心,那么要强很有可能变为逞强,最终出现难以挽回的结果。
0/2
父母笨拙的保护,是年轻人的心安之处
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或许不理解如今年轻人面临的压力,也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担忧和操心,但他们却一直将子女的要强看在眼里,总尝试着为自己的孩子做点什么。
与子女的潇洒不同,父母的处理往往是缓慢、笨拙却又不失温暖的。他们会关注你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提前一天提醒你记得带雨伞,也会不定时地翻看你的朋友圈,企图和你找到共同话题,更会算好你回家的日子,静静地等待你按响门铃的瞬间。
父母会把自己的子女当成“永远的孩子”,并且一直会按照习惯的方式去保护他们。就像在视频中出现的一幕,从老家来到大城市的父母提前取消行程,买了车票回家,理由是“不能给你添麻烦”,还在临走前为孩子做上了一桌她最爱的小龙虾和一锅刚刚蒸好的白面馒头。
每个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都有类似的暖心时刻。有人因为工作原因不小心磕伤了腿,只是在电话里提了一嘴,爸爸妈妈第二天就定了车票要过来看看,也有人在和父母逛街的时候,看上一件羽绒服却犹豫不敢买,父母很坚定地付了钱买下来,告诉她出门在外一定要让自己穿得暖和一点。
即便父母的行为也许看上去笨拙,古板,可不论是从身体上的营养、身心上的放松还是独处的空间,父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温度,为你积攒能量提供帮助。
如果将这些瞬间和因为不懂事乱发脾气的自己联系起来,我们一边会为父母的包容感到宽慰,一边也会暗下决心,不论接下来要面对什么样的困难,生活中总有一个地方能让自己不那么要强,真实做自己的“心安处”。
0/3
做回真实的自己,生活总有“退路”
虽然生活没有暂停键,压力总要出现在身边,但这并不代表一个人必须处处要强,时刻装出一副“I’m Fine”的姿态。
正如在父母看来,不论生活在外的你有多“强悍”,只要一踏入家门,你就可以变回那个更真实也更自在的自己。
对于一个要强的成年人来说,情绪管理不止是不轻易生气,时刻保持冷静那么简单,而是在积极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且将存在的负能量慢慢消化掉。
即便你仍然在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你也拥有自己的试错空间。因为父母所做的,就是让你的生活永远存在一条“退路”,通过影响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事无巨细地满足你的种种要求,最终让你在离开家门的那一刻,可以充满能量,积极地应对接下来的挑战和难题。
营养你的要强,这未尝不是一种来自父母的英雄主义。他们愿意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用默默无闻的付出去为孩子的生活提供关心和爱。
文末互动
子女把父母当成“出气筒”,父母把子女认作“炸药包”,你认可吗?即将到来的中秋,会不会就是难得的“休战期”?
不论你是子女还是父母,曾经或正在经历着类似的故事,我们都希望你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回答和思考。
(图片来自蒙牛、互联网)
策划:三联.CREATIVE
监制:高效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王昊天
作者:王铁砣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