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
城市画报公众号(ID:cityzine)
编辑:Kirin
日前一则某网贷平台的低俗广告冒犯了几乎所有人。
不到60秒的时长里讲了这样的故事,身材矮小的中年男人拎着一块猪肉,带着看似空姐的美女走到破烂的农房前。他说:“我一定会努力,让你过上好日子。”
美女听罢甚不满意,追问男人有没有用某借贷产品,以后过日子多的是用钱地方。经女方的劝说,男人当场申请借贷,拿到了15万额度。美女瞬间变脸,满意地跟男人走。
整个广告充满了各种歧视,借“空姐”角色传达扭曲、拜金的女性婚恋观,通过角色设定直白歧视某些职业/身份(农民/穷人),选用侏儒演员公然地表露身材相貌的歧视……
有律师称该广告有多处涉嫌违规:违反广告法、歧视特定职业、夸大宣传。当日下午,该网贷平台官方微博表态,撤下广告并公开道歉。
不少网友指出,这种广告是毫无底线地博人眼球。它不在意被多少人所唾弃,骂声越多,它越红,也越被更多人所知。
来自广告的恶意“冒犯”已不是孤例。如果是想用“激怒营销”获得关注,也是有点轻视年轻消费者了吧。
资讯爆炸的时代,能否抓住大众的注意力,直接影响一个广告的成败。有些广告为此索性出位营销,迎合猎奇。创意一旦踏过道德法律规范的红线,越过底线,它就成了恶意。
黑招数1: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一些企业为追求商业利益、吸引更多用户,罔顾真实性,使尽手段虚假宣传,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虚假宣传在网贷平台广告上尤为明显。其情节设置雷同,角色因某件事急用钱,另一个角色推荐网贷平台,解决问题。
“日息低至0.04%”、“免息”、“按日计息”、“借贷门槛低”、“秒到款”等字眼吸引借款人。当借款人还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上当了。
黑招数2:
赤裸裸的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也是当下广告最容易犯的错误。一旦出现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全网热议。
去年七月,东某特饮的地铁广告因歧视肥胖女性引起争议。广告情节里,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坐地铁时因犯困靠在邻座胖女生身上。男人意志中的另一个“我”具像化,千方百计地唤醒困睡的自己以避免尴尬。视频最后亮出广告语点题,“累了困了喝东某特饮”。
性别歧视不分男女。2018年10月,“京X美妆”单单一句广告文案就得罪了男女两方,粗暴地将男女之间的差距体现在有没有涂口红。
“有趣”是商业广告吸引人的策略之一。但如果通过开歧视、偏见的玩笑让人觉得有趣好玩,这类广告本身应是一个趣味难堪的作品。
黑招数3:
打软色情擦边球
为了吸引眼球,有的广告无视社会影响,打软色情擦边球,走“下三路”。
今年4月,据和讯网报道,“某视”为了拉新在青少年聚集的Q某空间投放大量引流视频,打色情擦边球。
软色情广告的好日子似乎到头了。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了“净网行动2020”专项行动上半年工作,在整治“软色情”问题上取得良好效果,查处网络“扫黄打非”案件1800余起,取缔非法不良网站1.2万余个,处置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840余万条。
黑招数4:
挑战公序良俗
流量当道,有的广告不在意获得恶名或美名,公然挑战公序良俗,甚至不惜造成公共冒犯。
今年8月初,不良广告标语出现在深圳地铁的女性车厢。网友们质疑广告的审核问题,指出内容可能对儿童的伦理观产生不好的影响。
今年4月8日,南宁市某商场的户外广告令人咋舌。隔日媒体报道,负责单位已经撤下广告。
“无底线”VS“具有风度”地推销产品
被称为“广告教父”的大卫·奥格威说过,广告营销应当是“具有风度地推销产品”。我们看看当今的广告,先不谈“风度”与否,做到坚守底线已经是不易的事。
“无底线”广告为博取流量和关注,践踏价值底线,违背道德甚至触犯法律,虽然有了传播效果,但对企业形象百害而无一利。
注意力真的只能用这种踩线的方式来获得吗?答案是不,有风度、有温度的传达同样存在,国内外优秀广告比比皆是。就在前不久,某咖啡品牌粤语动画广告就以一个简单、动人的故事,被众人点赞。
一个广告成功与否,不应该只看传播数字、经济价值转换,还应该关注是否带来美誉度的提升,无底线的广告,传播量再高,都只是为品牌增加了更多黑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