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今年30岁,到为钱焦虑的时候了,生活在北上广的他们,注定要面对遥不可及的房和攒不下来的钱。
但今天我们找到了三位年轻人,他们或是三十岁前存款近百万,或是不到三十岁就靠自己的能力在一线城市买了房。
文|雨秋
编辑|金匝
视觉|陈聃
财富路径:限制消费额度,借未来的钱,把压力转换成动力。
我虽然曾经短暂地拥有过一百多万的存款,但其中有60万都是借的。
找朋友借了30万,找银行申请消费贷、信用贷,你能想象的所有能借钱的地方我都借了,花呗、借呗,又借出30万。
自己工作后攒的40万,加上借来的钱,凑够了一百多万首付,在北京买了房。
我很早就有存钱的意识,毕业后挣6000块,房租3000块,每个月我还能省下来2000块。
我的开销都会在自己设定的额度内,假设我一年能攒下来10万块钱,那么只有两万是可以奖赏给自己消费的。
虽然60万都是借的,但在我的理解中,我只是借了未来自己的一部分钱提前使用。
财富路径:提前进入社会,起点(薪资)比他人高。不爱花钱,几乎是0开销。
第一份工作入职时是初级记者,底薪1400块,稿费千字800块,所有应届生都一样。
到第二年重新评级,一般是二级或三级记者,我第二年直接被评为了五级,也就是资深记者。
底薪变成了5000块,稿费也升级到千字2000块,一篇文章四五千字,稿费大概有8000-9000块,一个月完成两篇稿件,月薪直接过两万。
我毕业时已经在那里实习了两年,正式入职时已经知道60分的稿子是什么标准,其他同事可能需要再摸索一年去形成自己的判断。
采访需要一直出差,一个月在外面待一二十天,没有任何生活成本,慢慢的,手里就有了几十万的存款。
工作到第四年的时候,我有了八十万。
我没有刻意攒钱,只是单纯地没有花掉。大家都觉得我特别能攒钱,但其实没有攒这个动作。攒是主观意识上要如何积攒财富,我没有这个过程。
财富路径:闲不住,爱体验,花式打工赚零花钱。
大三开始去教育机构代课,一个上午的大课,一个月上10天,能赚4000块。本科学中文的我还兼职给小朋友上国学课,上午讲《三字经》《弟子规》,下午辅导作文基础,15天可以挣8000块。
每个晚上基本都在教课,还没毕业已经月薪过万,学校里也没有大的开销,每个月能留下一大半,到本科毕业的时候差不多有十多万的存款。
22岁,拿着全额奖学金去新加坡留学读研,自认为没有打工的留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星巴克、麦当劳做服务员;超市卖牛奶、卖电视;酒吧兼职、中介卖房子;刷厕所,擦玻璃都干过。研究生毕业时靠打工攒了5万新币(约25万人民币)。
毕业后留在新加坡工作,经常出差,报销的钱都会发放到一张卡里面,我没取过里面的钱,等工作两年后发现卡里足足有4万多美元(约27.8万人民币),我就把这4万美金投了美股和外汇市场。
4万美金后来变成了10万美金(约70万人民币),今年疫情期间我买了拼多多,39块买入,现在,账户从10万美金变成了25万美金(约173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