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由许鞍华执导的影片《第一炉香》在威尼斯电影节非竞赛展映单元举行了世界首映,并发布了首条预告片。《第一炉香》讲述了上海女学生葛薇龙求学香港,投靠姑母梁太太,却被梁太太利用,当作诱饵来吸引男人的故事。而葛薇龙本人也渐渐纸醉金迷,最终沦为姑母梁太太和乔琪乔敛财的工具。
葛薇龙并不是少见的堕落女学生形象,在很多小说作品中都有书香门第出身的女性沦落风尘的故事,这里面有理性的堕落,也有情感的迷失。本文作者许子东通过比较曹禺的《日出》、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和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三位沉沦女学生,而进一步探讨那个时代作家与读者对女性心态、“小市民”心态以及五四主流文学的态度。
至于那些意在拯救女性的男主角,许子东写道:“男主人公并不能改变风尘女子的处境,反而加重(提醒)了她们的痛苦,因为见证了她们命运的悲惨。”
(本文节选自《重读<日出>、<啼笑因缘>和<第一炉香>》,原刊于《文艺理论研究》1995-12-15)
曹禺的《日出》、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和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是三部文学史意义很不相同的作品。但这三部作品的基本情节却颇为相似:都描写了一个女人如何贪图金钱虚荣而沉沦堕落的故事。女主人公(陈白露、沈凤喜、葛薇龙)都是年轻貌美,都有学生背景,她们都放弃和背叛了自己的情感原则,或成为交际花,或嫁给年老的军阀。当然,三部作品对这同一个故事有着不同的写法。
如果我们把这女学生的堕落视为一个过程,那么其中的转折点便是她初次为了金钱而屈从一个她所不喜爱的男人的那个时刻。从这个转折点着眼来考察三部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间叙述结构上的差异:《日出》是"略前详后",《啼笑因缘》是"详前详后",而《第一炉香》则是"详前略后"。同一个情节模式,因叙述重点和角度不同,其主旨和意义也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