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专栏·第019篇
口述| 张山领
文| 马畅
第5129篇深度好文:7764字 | 12分钟阅读
2018年11月22日下午,马云在第三届阿里巴巴校友会上说:“未来,中国的500家好公司中,有200个CEO来自于阿里巴巴!”校友,是阿里巴巴对所有离职员工的称呼;校友会,素有“阿里巴巴外援部队”之称。
粗略计算,21年来,从阿里巴巴走出的校友,已超过10万人,散落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诸如有赞创始人兼CEO白鸦;去哪儿网总裁、旅悦集团CEO张强;同程旅游董事长吴志祥;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蘑菇街创始人兼CEO陈琪等等......
“就算校友们去到了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也不会生气,只希望他们把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感也一同带过去。”如今,10余万校友用另一种形式继续支持着阿里巴巴的发展,也相互扶持。阿里巴巴的强大凝聚力,令当下绝大多数公司欣羡不已。
阿里巴巴到底是怎样管出这么多能人良将的?
能不能管出能人,先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合格的管理者。只有合格的管理者才能管出合格的管理者,也只有合格的管理者才有希望成为优秀的管理者。“管理,是一种思维方式。”张山领在阿里巴巴耳濡目染了11年,也是阿里校友会的创办人,他这样定义管理。如果管理是思维方式,那么说白了,管理者的底线,就是指管理者必须具备管理者思维。没有管理者思维的人,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具备管理者思维的人,也仅仅是拥有了成为合格管理者的可能性。随着其管理思维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不断加强,才有希望做到合格或优秀。——绝大多数身在其位的管理者,实际上都是不合格的。而管理者的底线,又决定了他的管理上限,也就是他的管理成就。
1.合格管理者的正确思维方式:Why——What——Who什么是管理者底线的最基本要求?或者这样说,什么是最基本的管理者思维?一般来说,管理者都是从业务专家中筛选提拔出来的。从出类拔萃的业务专家,到一名基本合格的管理者,这中间是一场身份的转换。管理者自上任第一天开始,就必须让自己的思考、工作方式由专家思维转变成管理者思维。专家在要做一件事的时候,通常的思考顺序是What——Why——How,即:先问“要干什么事”,再问“我为什么要干这件事”,最后问“我怎么干成这件事”。专家能把自己“一亩三分地”里的活儿干好就算很优秀了,但是管理者要眺望远方。管理者必须学会的技能是“做减法”,有些事能不干就不要干,否则事情越积越多,却对公司最终的产出和绩效没有帮助。
所以,管理者最先思考的是Why——“我为什么要干这件事?不干行不行?”第二步,思考What——“我和我的员工们到底要干一件什么样的事?”考虑清楚前两步之后,第三步,则是管理者与专家最大的区别所在,专家这时会思考How,而管理者是要想清楚Who——“谁能干好这件事?”阿里巴巴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马云不会去想“哎?我自己要怎么干成这件事?”马云的思维方式是——“谁能把这件事干好?”“一个创业者、一个老板,有没有在用人这件事上转变思维,决定了他的公司能不能做大。”在张山领看来,检验一个人具不具备管理者思维的标准,就是看他懂不懂得用人,有没有“断事用人”甚至是“用人断事”的意识。
“唐僧,是一名好的管理者。”在阿里巴巴,很多人认同这个看法,阿里巴巴曾经还设有“唐僧奖”。唐僧的目的就是普度众生,拯救六道生灵脱离苦海,往生极乐,所以他一定要去西天大雷音寺参拜佛祖,取得大乘佛法真经。取经这件事,为什么要干?因为只有取了真经才能普度众生。唐僧你不干这事行不行?不行。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唐僧说:“从大唐到天竺,走过十万八千里,受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灵山大雷音寺,就能取到真经。对了,我当年答应唐王,三年之内就回国。”任务情况、目标、实现方式、截止时间全都清晰。
最后,谁来干?
唐僧性格带点懦弱,而且肉眼凡胎,不能腾云驾雾,只能骑一匹白马,但他自幼入佛门,对佛教中的知识、戒律和宗旨最为清楚,取经之心也最为坚定;他受过观音菩萨点化,还有菩萨亲赠的袈裟、锡杖、钵盂三宝,是取经人的防伪标志。所以,唐僧负责团队文化、战略和管理,是团队唯一的领导者。
大徒弟孙悟空神通广大,爱好锄强扶弱,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一根金箍棒能搅得天翻地覆,在天界的人脉也广,虽然有时候喜欢顶撞师父,但想要闯过九九八十一难,就不能不依赖他。
二徒弟猪八戒不太守戒律,法力不如大师兄,但也有点本领,性格憨厚,还会哄师父开心,是孙悟空不可或缺的得力帮手;三徒弟沙悟净能力平庸,但最忠诚,不张扬也不消极,绝不会脱离队伍,重情重义,是唐僧最信任的人;白龙马则默默奉献,不邀功、不请赏,只吃草饮水,而且普通的马走不到西天,只有这匹龙马能坚持到底,大大降低了更换马匹的成本。
唐僧若是每天烦恼如何闯过九九八十一难,那是没用的。有了三个徒弟和一匹龙马,大家齐心合力,尽显其能,当然能闯过所有坎坷。这就是用人,优秀的管理者的做法是:从不抱怨,把看上去不怎么样的人给用好。
如果一路上每只妖怪唐僧都要自己亲自来打,那他们根本不可能走到西天,唐僧也早就被妖怪吃了。用人的核心是——容人之短,用人之长;以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公。谁都有缺点,谁也都有优点,管理者如果一看到下属的缺点和工作疏漏,就武断地否定了下属,那么这样的管理者也一定无法利用好下属的优点。
另外,谁都能吃苦奋斗,但谁也都有欲望,想要升职加薪,这是作为人再合理不过的欲望。管理者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自己一样高尚,让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样甘愿为了客户和公司战略无私奉献,不求任何回报,而是应该充分满足下属的合理欲望,用众人的“私心”,成就自己的“大公无私之心”。
总的来说,不论你现在是不是一位管理者,不论你是基层、中层还是高层的管理者,只要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想升级企业的管理能力,就必须先改掉自己过去的思维方式,换上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再出征。“在企业里经常会有一类现象,很多管理者都是从业务专家中被选拔出来的,业务做得很好,但他当了管理者以后,还是习惯自己亲自干很多事情,因为他觉得这样更快、更好、更容易。”在张山领看来,这些新上任的管理者们,在角色和心态上还没有转换正确,所以带来了很多管理问题。“比如他带了10个人的销售团队,业绩还没他以前一个人做的时候产能高。”“管理者应该有一个心态的转变;其次要成为一个赋能的角色,把自己或者其他专家的工作方法论,变成大家的工作方法论。”张山领给出了改善方法。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别让自己跌落管理者底线,接下来再学习如何培养管理人才。
人是会成长的,管理者也会成长。
曾经在岗位上表现不好的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获得管理者思维,成为合格的乃至卓越的管理者。
在阿里巴巴,人们普遍相信,管理者的知识、思维和能力的提升,是完全可以靠学习实现的。因为,马云就是这么一个例子。
1.管理,是一种企业风险意识的觉醒
“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但是风过去了,摔死的也是猪,除非猪长出翅膀!”马云认为,管理者是可以在公司的培养下,通过学习来提升管理思维与能力的。公司对管理者的培养,就是一种能让猪长出翅膀的魔法。有多少管理者,是系统学习了管理知识后才坐上管理位置的?又有多少管理者,在带领团队之后仍不忘记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1999年到2000年,阿里巴巴迅速被资本催熟,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快速发展到几十号人。但在虚假繁荣之下,是阿里巴巴内部管理人才的极度匮乏、组织能力的极度低下等一系列管理问题。2000年互联网危机爆发后,整个行业都遭受打击。果然,大环境不好,阿里巴巴的业务又没有明显增长,士气消磨将尽,公司第一次出现管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