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
12名来自佛山的驴友,未经允许,擅自进入英德石门台保护区,正值台风登陆之际,山洪爆发,有7人来不及躲避,被汹涌的河水冲走。
经过全力搜救,7人都已经被找到,但令人痛心的是,其中3人,因为溺水,不幸身亡。
谁也没料到,这次出门,竟然是永别。原本以为只是一次自然界的探险,竟然成了索命之旅。
生命逝去,即使再悲痛,也无可挽回。
但是,为什么会发生呢?
造成不幸的因素有两个,首先是恶劣的天气,台风“海高斯”袭击,在这样的天气出行,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是,未经允许进入保护区。
很多景点都有禁止进入的区域,这其实是为了安全着想。那些区域,很多都没有完全开发,危险重重,一旦被困,施救的难度也很大。
这起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最终还是发生了,付出了3条生命的惨痛代价,实在让人惋惜不已。
对大自然应该怀有敬畏之心,这是这起悲剧,给我们最大的警示。
不管是为了好奇、探险还是刺激,都应该把安全放到重中之重。
藐视自然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一旦发生意外,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任。
在搜救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参与搜救的队员们,迎着湍急的河水,艰难地搜寻被冲走的驴友们。
稍有不慎,他们也会被河水冲走,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他们不怕吗?肯定也怕,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但是,有人身处困境之中,就必须有人出来去拉一把,他们可能会为了救人而受伤,甚至牺牲,但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他们的生命同样宝贵,如果发生意外,他们背后的家庭,也会悲痛不已。
每一年,我们似乎都会听到这样的新闻报道:驴友们被困失联,救援队员彻夜不休地冒死营救。
我们在悲痛的同时,不禁想问,为什么悲剧时常发生,却屡禁不止?
据半岛都市报报道,2019年七夕,一名女性驴友独自爬崂山被困,从景区进入野区后迷路,于是报警求助。
随后青岛红十字搜救队紧急出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其救下山。
然而,这并不是这位女士第一次被困了。
就在2017年的一个冬夜,也是在崂山,救援队历经4个多小时的搜救,将这位女士救下山!
明知危险,却还是一意孤行要上山,两次在同一个地方出事,大概就是仗着别人会来救自己吧。
管他会不会给别人造成麻烦,管他会不会也将别人置身于危险之下,只要自己得到了片刻的刺激就好了。
这可能就是很多驴友们极其自私的心态。
在广东3名驴友溺亡的悲剧发生后,就在昨天,又有42人在台风天气蒙着眼睛在悬崖边行走,消防战士翻过几个山头才找到他们,可他们却拒绝撤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提到驴友这个名字就感觉不是很好,现在每次在悲剧中看到是驴友擅自出行造成的,很多网友就纷纷表示:悲剧是挺悲剧,但无法理解,也同情不起来。
《人民日报》曾报道过一则新闻——《蓝天救援队队员牺牲,任性的驴友该反思了》,对驴友们不顾风险,寻求刺激的行为表示不认可。
这是一起惨痛的事件,两名救援队员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2019年8月24日,深圳蓝天救援队接到求助,24名驴友在野外探险,一名女性驴友坠崖受伤,请求支援。
35岁的尹起贺和44岁的许挺秀参与了这次救援。
通过筋疲力尽的搜寻后,次日凌晨,他们终于找到求助人,实施撤离。
可是,当时受台风影响,天气非常恶劣,山路也很崎岖,一不小心踩空就有可能坠入悬崖,极其危险。
为了掩护受困的驴友们撤离,尹起贺和许挺秀选择让大家先走,他们垫后。
可是,大部队安全返回后,却再也没有接收到他们的消息。
8月27日,官方发布消息,尹起贺和许挺秀不幸牺牲。
他们挽救了别人的生命,却没能救回自己的命。
在整理两人的遗物时,平时一起参加搜救的队员们再次痛哭失声。
尹起贺的本职工作是一名IT工程师,他没有成家,也没有恋爱,工作之余,他所有时间都用在公益救援上。
他是蓝天救援队第一批正式队员,7年时间,参加的救援达200多项,累计时间近万小时。
对他来说,救援就像呼吸喝水一样重要,因为他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这个低调的男人,曾在日记里写过一句: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命比天大。
他短暂却灿烂的生命,从始至终都在践行着这个理念。如果他活着,肯定还能救助更多的人。
还有44岁的许挺秀,在队友眼中,她永远是做的比说的多。
在队里的两年多时间,她获得了IRIA充气救生式艇海岸际救生员、国际紧急救助员、国家应急救援员等资格。
许挺秀很爱看书,她会把每一本看过的书编号,整整编到500号,它们都静静地堆在她房间里。
可是,那些还没有来得及看的书,再也不会有人给它们编号了。
在最引以为傲的救援事业中,他们永远合上了自己的双眼。
尹起贺的哥哥在他的追悼会上泣不成声:弟弟,你的追求和理想如此崇高,我敬佩你,也为你万分骄傲。假如你还活着,家人都会支持你,你听得到吗?
可惜,他们再也听不到了。
一个英雄的称号,却让他们与家人天人路隔,此生不复相见。
然而,这些年为了救助那些驴友而牺牲的生命,又何止这两人?
49岁的黄忠文,是秦岭救援队的骨干成员,被亲切地称呼为“黄马”。
他从事救援4年多,分文不取,只要有救援任务,他就会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是被困者的守护神。
2017年12月,一名58岁的老人独自进山探险,随后和家人失联。警方搜索无果之后,联系秦岭救援队,共同展开救援搜索。
正值冬季,山上温度很低,落叶下藏满暗冰,一不留神就会摔倒。
在走到一处50米高的悬崖边上,黄马提醒队员注意安全,随后往前方探路。
可是,几分钟后黄马却不慎坠崖身亡。
接到噩耗,同为救援人员的妻子无法接受,哭晕在地。
每一次门口有声音,她总觉得是丈夫回来了,可每一次,都是失望。
他帮助过200多名驴友回家,自己也永远无法回到家人身边。
英雄,这个称呼真的太沉重太沉重了。
如果有选择,谁愿意失去生命,换来一个伟大的称号?谁不愿意好好活着,将自己未竟的事业完成?
他们的人生还有太多的经历没有去体验,他们的人生还有太多的可能性,他们还没有好好去陪伴家人,看着孩子长大.......
这一切的一切,让人深深叹息。
很多时候我总在想,驴友们擅自出行英雄们付出宝贵的生命,如果他们懂得感恩那还好,如果他们不懂得感恩,这又是何等的寒心?
或许,大家都还记得10年前引发巨大争议的“复旦18驴友“事件。
在准备完全不充分,又没有有经验的领队的情况下,18名复旦学生进入未开发区域探险被困。
在救援过程中,24岁民警张宁海不幸坠崖牺牲。
“请跟我走,我来为大家照亮……”,这是张宁海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可他短短的人生之路,再也没能亮起来。
而面对为了救自己而牺牲的民警,这群学生却觉得理所应当。
百度百科这样写到:被救的复旦学生脱险后不谈哀悼殉职民警,首先讨论的是如何搞好危机公关,对民警牺牲冷漠无情、不承认错误、推卸责任。
当时一位采访的记者说:
“学生冷漠的样子让我心寒,他们匆匆登上火车返回上海,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那一刻,有些东西比天气还冷。黄山,下雨了。”
冷血如斯,自私如斯!
看完这些材料和文字,我感到内心被堵住,一种悲凉涌上心头。
这群学生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多大的伤痛,他们自私的想法里,满脑子都是想的自己。
他们作的死,却要别人为此买单,让善良无辜的生命无端消逝,让人如何不愤怒,不寒心?
救援的英雄,他们脱下那身救援衣,也是普通人,他们有普通人的生活,也有普通人的恐惧,受伤会痛,死亡当前会怕。
他们是别人的儿女,也是别人的父母,他们有崇高的追求和理想,不应该被如此寒心和冷漠对待。
像这样血淋淋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逝去的生命只能成为永远的遗憾,但那些英雄的名字,会烙印在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心中,历久弥新。
这个时代不缺少英雄,他们隐没在人群中,如水滴汇入大海。
当有人需要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到最前面,甚至将自己的生命安全放到一边。
有些救援成功了,他们退居幕后,深藏功与名;
有些失败了,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仍旧有一帮舍身取义的人,前赴后继,接替英雄们的位置,成为人们的下一个守护者。
太平本是英雄定,不见英雄享太平。
我记得那个牺牲的消防员吕挺。
为了救一对乘皮划艇遇险的父子,吕挺在湍急的河流顺流而下,成功救起落水群众,却因体力严重透支,加上水域突发险情,被急流冲走,英勇牺牲。
长歌当哭,英雄不朽。人民永远记得你。
我记得牺牲的青年英雄殷晓非。
在湖南娄底,为救跳河的轻生女子,殷晓非奋不顾身跳下河中救人,直到遗体打捞起来那刻,他始终保持着救人的姿势。
他最后救人的姿态,定格成一座雕像,从冰冷的河水中缓缓出来,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
我记得保护过我们的每一个英雄。
在我们孤立无援时,他们及时赶来。
在我们被困洪水中时,他们泅水而来。
他们脚被泡烂了,咬紧牙关硬扛。
他们腿伤布满了伤痕,歇一歇继续战斗。
他们即使体力不济,也只是随便找个地方稍作休息。
他们不过是和我们相仿,甚至比我们还小的年纪,眼中却是坚定的信念,肩上是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的社会,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才能如此安稳太平,人民的岁月静好,是他们用负重前行换来的。
所以,别让英雄们再牺牲了,他们也是平凡之人,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也和我们一样。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人有权利让他人为自己的任性涉险,更没有资格让他们付出生命。
电影《蝙蝠侠》里有一句台词:能诠释一个人的不是他的身份,而且他的所为。
危难的时刻是他们保护我们,而我们也要用自己的方式去保护他们,管好自己,不给他们添麻烦,就是最好的方式。
这一群可爱的英雄,值得被我们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