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我眼睁睁看羽绒服完成了从时尚界新贵到“old money”的转变。
就连网上专门的羽绒服测评博主都越来越多,而且敬业程度让人瞠目结舌。
以前在网上搜索关键字,出来的不过是穿搭博主分享“羽绒服怎么穿才不土气”。
而现在——“来,我们直接上剪刀!”
来自躺倒鸭。
不把性能系数扒个底儿掉都不算敬业,劲头堪比科技博主们测评苹果十三香。
就在前几天,人民日报还发布了一份“羽绒服购买指南”。
里面详细地描述了如何翻标签看面料,“一看二按三捏四闻”,像在菜市场选瓜似的。
结果我身边的北方人,纷纷积极地转发给自己的南方朋友:
“看见没有,要想冬天过得好,买羽绒服千万别图省事。”
01
羽绒服也有“成分党”
犹记得年初时,网上最流行的还是“羽绒服鄙视链”。
营销号到处鼓吹“你穿什么牌子,就代表你处在什么层级”。
而随着这个服装品类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渐渐退场,倒是没人再信一件外套就能代表自己的身价。
不过对于它的执着并未消散,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保暖。
根据最直观朴素的常识:衣服越厚,往往就越暖和。
所以羽绒服很容易被想象成外套界的暴力老大哥,“还能有什么技术含量?不就跟被子似的,一个布口袋使劲往里塞棉花,啊不,塞羽绒嘛。”
可但凡失手一次,就会发现“购买指南”的复杂很有道理。我有个朋友第一年在北方过冬,如临大敌般在网店里挑了件“看起来最像被子”的羽绒服;在不断变化更新的衣柜里,它永远是能压箱底的“大件”。没有网购的年代,邻居家阿姨平时的衣服都靠附近的百货商场解决。只有羽绒服才会让她走进一家波司登专卖店——还要像购买指南里说的那样,捏一捏、拍一拍,找到最轻最暖的那件。前几年时尚号经常宣扬的“投资一件好大衣”,换到羽绒服上其实更加适用。都觉得T恤、毛衣、卫衣都能凑合,但过冬的外套绝对不能将就。只不过那会的鉴定方式,没有这么“精细化”。保暖效果怎么样,很多时候都是靠经验。比如我小姨,永远认为“长及脚踝的黑色厚款”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羽绒服。不过近两年羽绒服开始流行,年轻一代中的“成分党”开始逐渐变多。所谓的成分党,就是习惯从专业系数和指标来分析一件衣服是否保暖,从而摆脱凭个人感受试错的状态。比如开头提到的各种羽绒服测评,我第一次看是被惊讶到了。有不计成本的——上千块的外套说拆就拆,还要把里面的羽绒拽出来,看得人肉疼。或者干脆在衣服表面喷满水,还要放进冰柜冻得邦邦硬。也有“折腾自己”的——穿着不同牌子的羽绒服,在零下35度的冰库里一呆就是几十分钟;比如大家都特别爱跟羽绒“较劲”,找6、7款价位差不多的羽绒服,抽取相同克重的羽绒,再通过体积对比蓬松度;甚至费劲巴拉地从等量羽绒中仔细挑出绒子含量,以此判断保暖性能。去某宝的羽绒服评论区逛逛就能发现:如今随便一个消费者,都能对充绒量、含绒量、防水面料这些名词如数家珍。或者说,在经历了对羽绒服“时尚属性”的短暂追捧之后,大家终于意识到——只不过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大众的认知,所谓保暖正在逐渐从“个人感受”走向专业化。所以也有种说法,“如今羽绒服的科技感越来越强了”。科普UP主柴知道,去年曾经出过一期视频解释羽绒服为什么暖。比如羽绒之所以能减少热对流,是因为从绒核上生长出来的“绒枝”之间携带电荷互斥,形成了放射状的绒子;当时这些还算是冷知识,一年过去却已经热到不能再热。就连我那被“被子羽绒服”坑惨的南方朋友,都知道“如果摸起来有很多硬梗,就说明绒朵太少,含绒量不够”。
去专门做羽绒服的品牌买羽绒服,才是给这个“衣柜之王”最大的尊重。在羽绒服品牌还没有“翻身”的时候,大家多多少少都对快时尚品牌的羽绒外套动心过;但“蜜月期”总是短暂的,经历了“穿一季就跑绒”“洗一次就结块”,最后还是会扑向波司登们的怀抱。在羽绒服圈子中流传着一句话:“无论我入坑的起点是什么,最终归宿一定是波司登。”我曾经对这种执念感到很不解,毕竟波司登在网友口中,从未站上所谓“鄙视链”的顶端。但当羽绒服开始剥掉“网红”的外衣,大家却又发现这实在是个低调的行业。以至于任何一个可以被消费者感知到的体验改善,背后都是大量的付出。可如果你只觉得这是个“卖羽绒服的门店”,很容易忽略它究竟做了多少“全球领先”的举动。比如在1995年,是波司登率先提出“时装化”的概念,让防寒服逐渐脱离厚重的“棉被风”;后来又在面料工艺上引入了纳米技术,让羽绒服在抗菌、护理、洗涤等方面向前迈了一大步。
但普通消费者所感知到的,不过是这件衣服更轻更暖、更舒服了。
好在现在,越来越多普通人愿意从工艺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产品。而不只是“用脚投票”——根据欧睿国际公布的结果显示,波司登羽绒服规模全球第一,销售额、销售量同时位列第一。比如波司登最近推出的登峰2.0系列,不仅一问世就热销;我在网上关注的几个户外领域的大V,都对它赞美有加。甚至有人感慨:“这个产品已经超出了‘专业’,到达了科技的领域。”其实在2019年,波司登就已经发布了登峰1.0系列。这次相当于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升级,除了迷倒一众热爱户外运动的普通消费者,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更是对2.0系列不吝赞美。创造多项华人登山记录的女登山家罗静说:“它完美兼顾了高海拔登山中必不可少的保暖、防风和轻量。”
中国登山队副队长次落,则给出了“衣服就像是身体的一部分”的赞扬。在整个行业都越来越注重功能性的趋势下,登峰2.0系列在提升性能上又做到了新的高度。比如羽绒服最核心的材料——羽绒,2.0系列用的是5A级珍稀鹅绒,而且只选取胸腹间10克精品鹅绒。直接作用在保暖指标上,就是蓬松度达到了1000FP,甚至超过很多奢侈品牌的中高端系列产品。有媒体做过实验,将等量的登峰2.0鹅绒和其他高端鹅绒放在气球中;通过打气检验蓬松度,当高端鹅绒达到膨胀极值后,登峰2.0的鹅绒依然能充满整个气球。
而就是这样的优质羽绒,波司登还把含绒量做到了95%;已经达到了羽绒服含绒量的理论极值,而奢侈品羽绒服的含绒量通常在80%左右。
不过仅仅是羽绒的高性能,还不足以说明产品的全部专业。
从面料、版型再到功能性,登峰2.0系列都做到了领先。比如首次将航空技术材料运用于服装领域,登峰2.0的每1m布料有超过100万个可自动调节温度的储能单元;高温时吸热储能,低温释热供暖,即使处于极寒和极热环境,都能维持31℃-33℃的体感温度。考虑到登山等运动容易导致关节部位跑绒,还将登峰1.0内里的3层结构升级为5层结构;并多加了一层纵向充绒结构,将绒有效锁定在关键部位。使用了长征五号航天温控材料气凝胶,连-196度的极寒和液氮喷射都能抵抗,堪称高科技版本的“百宝箱”。
从波司登1998年第一次助力登山队攀登珠峰,至今已有24年。参与研发过程的次落,当时也是一名亲历者——靠着波司登登山服抵御山上的高寒,他跟队友一起成功登顶珠峰。前年波司登推出的登峰1.0系列,同样是为了致敬中国登山队不断挑战的精神;
这一次的系列升级,也处处考虑到了专业的需求。
研发过程由百余位专家合力参与,领域囊括国家登山队、南极科考队,以及不同领域的科研专家和机构;
每件登峰2.0都历经500道制作工序,并完成300余项专业检测、5次极端环境测试,8位专业人士实地测试。
其中最惊艳的是限量版的“北斗款”,配备了中国独立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穿着者在遇险时主动发射救援信号,能将定位精准在5-10米的范畴之内,大大降低救援人员的搜救难度。
作为100%中国原创的顶配羽绒服,登峰2.0系列再一次在工艺和技术曾名做到了全球领先;
除了登峰2.0外,波司登还有大量相对亲民的产品线,满足大众在不同场景下的需要。比如大户外系列,无论是从明星、奥运冠军、专业户外人士还是普通消费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爱的产品。
最高能够抵抗-30摄氏度的寒冷,也一度被网友称为“普通人必该入手的羽绒服之一”。还有前一阵推出的滑雪系列,也在“专业”这件事上做到了极致;无论是内里独创的“羽绒空气循环系统”,还是经过2万次耐磨测试的面料,都在滑雪爱好者的群体中受到欢迎。使用了“世纪之布”GORE-TEX 面料的高端户外系列,兼具利落简约的版型和超强的保暖性能;因为应用的场景够广,也受到了演员段奕宏等名人的青睐。
作为羽绒服行业的重要一员,波司登45年来对产品都没有丝毫松懈。2020年疫情期间,波司登发起了“3亿羽绒服驰援抗疫一线”的行动;今年10月的山西秋汛灾情,也捐赠了物资和现金用于灾后重建,以及受灾人员的御寒保暖。
如果说登峰2.0系列,是波司登作为专业品牌对巅峰技术的向往;
那么对于全产品线的精益求精,以及在公共事务面前的企业责任感,体现的则是对更多主流人群的关注。正如羽绒服这个品类无论如何升级,最重要的价值依旧逃不过“暖和”二字;
而波司登所作的一切进取,也在为“让更多人穿上品质羽绒服”而努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24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