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起,海参成了保健品界的智商税?起初就是。
文|喵总
昨天,315 晚会曝光了山东某地在饲养海参中大量添加违规药物的行为。为了清除池底「杂草」和害虫,养殖户往水里加敌敌畏,50 亩池塘使用了 20 箱敌敌畏。之后,这些毒水被排放进海洋。
除了这种过于骇人听闻的行径,养殖户们的操作其实早有报道,如添加麦芽糊精为海参增重,违规大量使用土霉素,用南方海参冒充北方海参等等。
为了盈利而拼命降低成本的海参,在几年前就已经被踢出高档食材行列,不得不走量产化、平民化路线。
2012 年,限制官员高消费的「八项规定」出台后,历来作为顶级海味而与鲍鱼、鱼翅摆在一起的海参走向了历史转折点。
电视上开始出现大量时长半小时以上的海参电视购物。通常,几个能说会道的妇女和打扮成专家的男性会从产地吹嘘到功能,并且现场把海参摔到案板上,让你亲眼看着它弹起来。
但这类节目的重点一定是价格:「我们的海参折上加折,只卖 XX 元!」
海参变便宜了,在价格断崖式下跌后,它成了电视购物、电商网站和微商的座上宾。
有统计发现,即使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年份,国人对于海参的总需求仍在缓慢地膨胀。之前吃不起海参的老年朋友们开始通过海参,来益精固本、提高抵抗力。
这种没什么味道的「海底虫子」,失去了它的身段,却从未失去过中国人对其滋补神效的热情。
中国人对海参的兴趣是怎么来的
吃海参究竟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