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本文为公众号领教工坊(ID:ClecChina)原创首发。笔记侠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公号进行授权。
作者:邓康明,领教工坊领教,前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首席人力官,原微软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
责任编辑| 小姝 第4981篇深度好文:4828 字 | 10分钟阅读
组织管理
一、业务轮子与组织轮子不可偏废
整体上来讲,一家企业要靠两个轮子向前跑:一个轮子是商业模式变现,一个轮子是配合商业模式与特定用户群体的组织架构设计,以及组织人才的激励、奖励、任用等。
在某些阶段,业务轮子能够带动组织轮子一段时间,但如果组织轮子一直跟不上,车子就可能散架。而且,只有组织建设的轮子跟上甚至超越业务轮子,才能带出新的业务。
两个轮子同等重要,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投入的精力可能不一样。
也许创业早期你更关注业务轮子,但必须始终保证定期将组织这个轮子纳入你的核心雷达扫描区域,去看组织架构是否符合你的战略,人才结构是否体现了业务方向所需的能力,等等。
组织问题没办法仅仅靠授权解决,如果你认为自己不懂、也懒得去管,只想找一个人帮忙料理,大概率你会失败。
业务发展与组织模式,二者紧密关联。比如,阿里在以B2B业务为主的年代,是一个典型销售驱动的公司,阿里铁军即是当时的产物;淘宝、支付宝业务起来之后,就变成了运营驱动,组织模式也从“中央集权”逐渐走向“分权制”。
你的公司到底靠什么取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组织方式。
如果你主要靠产品、体验取胜的话,通常来说不需要那么强的组织方式,更需要做的是尊重个体的自由与创造力;如果你主要靠战略、运营取胜的话,大概率你就要向强组织的方向发展。
华为与阿里是典型的靠模式、战略取胜的企业,组织性特别强。
比如,华为常常强调“以奋斗者为本”,常常组织员工学习任正非讲话,华为员工可以为了通讯事业的发展在战乱时期异国坚守,都是强组织的体现;阿里的铁军组织、价值观考核,以及推出某些新产品时的启动会、宣誓、口号等,也体现了强组织的特色。
腾讯就是另一端的代表,它强调产品和体验,组织性就不需要很强,比如张小龙这样的员工就可以拥有很大的个人自由。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在总结传授阿里、华为的经验做法,但很少有人去总结腾讯的做法。
强组织性的东西相对容易用体系化的方式呈现,而体验跟产品的东西更多靠做、靠体会,很难体系化总结。
如果你所在公司的DNA、驱动力更多是偏产品方向,那么基本就不需要听太多阿里、华为的东西,而应该在另一个方向进行加强,大家优势方向不同。
二、架构发展变化,一切为了战略
做HR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架构从来都不完美,架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每一次变化都会把业务带入下一个阶段。
为什么要有架构?就是为了战略的落地,战略得以保障,才能完成组织保障与人才保障。架构是解决策略落地和文化落地中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
架构调整了,没有人也不行。每年阿里会有几个重大的活动:
1.确定业务战略
马云带队,明确业务,比如电子商务、支付、物流等等。
2.业务完成以后,讨论组织战略
组织架构要怎么动,怎么切、合、并。我之前苦心经营了三五年的阿里学院,有三五百人,一下就给切了,因为在战略上找不到可以定位的地方。
那么队形变了,我的责任也变了。组织调整过程中,HR跟财务、CHO跟CFO是两个最重要的角色。
3.组织结构调好了,接下来是人才战略
每年会有半个月左右时间的干部盘点,根据业务战略站好队,按照队形去打仗。所以,CHO是从这样的角度去促动企业的人事和发展的。
三、团队无裂变,不成长
从创业初期只有创始人、发起人,到三五个合伙人,再到建立核心运营管理团队,这一过程里团队要经历几次重要的裂变。
一个组织最开始都要经历只有一两个人、两三个人的阶段,在保持的同时,团队会发生几次裂变。
比如,第一次裂变是指3~5个合伙人的培养,在成长期里找到中层核心运营团队;第二次裂变是通过空降、选拔、晋升、子弟兵培养,新的核心运营团队换掉老的团队;第三次裂变是要建立新合伙人团队,建立核心经营决策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