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寒极”在今年夏季刷新了北极圈内最高温度。气候话题早已老生常谈,但一个又一个反常的气候记录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生态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天北极的高温会带来什么呢?国内最冷的地方是哪里?哈尔滨?齐齐哈尔?漠河?无论最冷的是哪一座城市,它都一定离武汉、南昌这些“火炉”十万八千里。但这世界上有一座城市,它可以比漠河更冷,也可以比武汉更热。世界最冷城市——维尔霍扬斯克(Verkhoyansk),如果不是中学地理的“世界之最”,听过这座城市的人只怕寥寥无几。在这座城市曾经观测到-67.8℃低温,人类见过的最低陆地温度(1983年于南极被打破)。同时,这座城市也是世界唯二的一月每日气温记录都低于-60℃的城市(另一为奥伊米亚康)。美丽的雾凇仅需在零度以下,泼水成冰需要零下二十几度,,如果直接暴露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中,人无论穿多少保暖衣物也无法暖和起来,人类已经很难生存。至于日常零下六十度的城市……自行体会。维尔霍扬斯克
本应随时间逐渐沉寂的这座城市,在刚刚过去的六月再次斩获一项记录。6月20日,人类于此测得有记录以来的北极圈以上的最高温38℃。国内著名火炉城市武汉、南昌被吊打,同期最高温度也仅有30~34℃。这也意味着维尔霍扬斯克的今年年温差达到了105.8℃,同样也是一个世界纪录。维尔霍扬斯克(Verkhoyansk)的异常高温更像是地球对我们发起的警报——北极的极端天气越发增多,这个运行了上百万年的冰柜正经历供电不足。过去二十年里,北极地表温度升高的速度是地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2014至2018这五年中,每年的北极年地表温度都超过1900年以来的任何一年。其中,2016年和2018年冬季,在北极中部测得的近地表温度相比1981–2010年的平均温度更是高出了6℃。(1)北极气温的整体提升带来的是海冰融化、土壤干燥、冻土解封等一系列生态变化,无论是动植物,还是世代居于此地的原住民们,生存下去都正变得日益艰难。温度的提高会导致北极圈内的海冰融化,自1979年以来,海冰面积每个月都在下降。从1978到2018 年,北极 9 月份海冰范围平均每 10 年减少(12.8±2.3)%,总损失约250万平方公里,其中超过五年的海冰更是减少了90%,原本年代久远的北极海冰正在向年轻冰层转化。图片为2010年卫星拍摄的北极冰川,黄色线为1979年北极冰川范围。
海冰被固定在陆地的那部分称为岸冰,北极圈靠近海边的居民在上面狩猎,捕鱼。但不断变薄甚至消失的岸冰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这些人的生存需求,他们只能另谋生路,或者在未来的某天成为气候难民。而生活在北极圈以上的内陆居民日子也不好过,他们需要面对不断蔓延且无法扑灭的野火。这些野火多由泥炭燃烧引起,泥炭是初始形态的煤,通常被埋在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地下。干燥的泥炭是一种富含碳的燃料,只需要一次雷击就能使之燃烧,火焰蔓延到地底深处。在冬天,如果我们能看到北极圈的剖面,就会看冰雪覆盖的土地下是熊熊燃烧的火焰。时机一到,只要土壤足够干燥,野火就会再次出现。生态的整体性意味着野火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会沉降在地面,降低冰雪反射阳光的能力,使之吸收更多热量,加速冰雪融化。2019年,西伯利亚有超过270万公顷的偏远森林遭受山火的袭击。
除此之外,北极圈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冻土区,这些冻土含水量高,固定了大量的有机碳。随着北极温度不断升高,地下冰会部分融化,使冻土层出现大大小小的空隙,造成冻土表层坍塌,形成洼地,甚至沼泽。以牧养驯鹿为生的北极圈牧民们,被这些突然出现的湿软沼泽严重地影响生计。洼地中的融化水与雨水混合后,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地貌特征——热喀斯特湖。美、德两国研究人员发现,湖水会导致湖底以及周边的冻土层迅速融化,形成数米甚至数十米的融洞,将冻土层含有的碳大量释放出来,加剧全球变暖。热喀斯特地貌
与冰川、积雪面积不断减少形成对比的,是苔原面积的持续增长。不断上涨的温度以及雪山融水为植物向北扩张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变绿的北极提醒着我们,这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北极苔原
气候变化是一把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种种现象表明,这把剑已经在人类的身体上砍出了正在流血的伤口。越发增多的高温天气是我们正在品尝气候变暖苦果的有力证明。1951年~2018年,中国年平均气温每十年升高0.24℃,明显高于同期全球水平。(2)如果不考虑适应能力的提高,全球升温1.5℃,中国城市每百万人因高温引起的死亡人数为104人到130人;全球升温2℃,这一数字将上升至137人到170人。(3)农业生产方面,研究表明气候变暖会增多高纬度地区可耕种土地,减少低纬度地区的土壤水量,降低农业生产力。(4)总体来看,我国大多可耕种土地大多位处中低纬地区,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多。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作物平均单产潜力普遍下降,包括玉米、大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都有超过三个百分点的下降。(5)以云南为例,农民还要与越发频繁的干旱作斗争。1950~2012年的63年间,云南省共出现59个旱年,其中大旱24年,小旱35年。2003~2006年、2009~2012年均为四连旱。一系列研究表面,气候变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云南的汛期与旱情。(6)今年大范围的“洪水围城”,背后也有着气候变化的影子。全球陆地与海洋的表面温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循环,同时对洋流产生影响,使得全球洪涝灾害的频次与强度都有所增加。1961~2018年,中国极端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气候风险指数也不断增高。(2)
来源于《2019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根据《巴黎气候协定》,各国在本世纪前,须达到的目标为,与工业化以前水平相比,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低于2℃ ,并努力限制气温上升低于1.5℃ ,否则人类的生存环境会遭受严重的损害。截至2020年,全球现在的年平均气温相比工业化以前已经升高超过1℃。(2)对于地球而言,全球变暖或许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对我们人类来说,却关乎现状,关乎未来。时间往回退,实际上这样的反常生态仅刚过去的半个2020就已经不止一次出现。2020年2月7日,世界的另一头,阿根廷官方发布消息在南极半岛北端观测到了破纪录的18.3摄氏度高温,刷新了之前的记录17.5℃。大家还没来得及反应,仅仅两天之后,南极西蒙岛气象站直接突破20摄氏度,宣称记录到20.75℃高温。世界气象组织关于南极气温新纪录的文章
几乎同一时间,NASA在实验研究中在北极地区发现了200万个甲烷热点,这一现象推测与全球变暖导致的冻土融化有关。北极发现200万个甲烷热点
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珠穆朗玛峰植被扩张、极地动物的死亡等。这些现象意味着地球气候正在发生着某种变化,需要人类加以应对。必须正视的是,无论是南极还是北极,今年反常的气候状况都仍处于科研人员的研究范围之内而非完全出乎意料,也不至于导致立刻的全球性灾难。即使是探究其成因,目前学界也仍存在众多猜想,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全球变暖”只是其中之一。你的家乡现在有多少度?也许早已突破30度大关,也许仍在10度上下徘徊,但这样的环境与今天的维尔霍扬斯克相比无疑是珍贵的。气温高低只是生态整体的一部分,适应环境,善待自然才是我们与自然和解的开始。1) Special Report on the Ocean and Cryosphere in a Changing Climate(https://www.ipcc.ch/srocc/)2)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2019.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9)[R].北京.3) Yanjun Wang etc. Tens of thousands additional deaths annually in cities of China between 1.5°C and 2.0°C warming[J]. Nature Communications4) 郭建平.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应用气象学报, 2015, 26(1): 1-11.5) 《柳叶刀2030倒计时:2019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6) 杨竹云,杨素雨,严华生,等. 南半球海温异常对云南汛期降水异常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2013,29(2): 281-291.Special Report on the Ocean and Cryosphere in a Changing Climate
说说你们的高温经历?
留言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