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暴雨洪灾,仍在肆虐南方。
很抱歉,很多人也是通过洪水的新闻,才认识了一个个陌生的地名:
宿松、歙县、黄梅、桐庐……
它们不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天然就能吸引媒体和人们的关注。
可如果你把这些名字随手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每一个都怀瑾握瑜,堪称宝藏之地,你会惊讶于某样物产,或者某样国粹,竟然就起源于一个你可能之前都未曾耳闻的“小地方”。
今天,书单君就带你走近这些宝藏小城,重新去发现我们地域广袤的中国,到底还散落着多少未被大多数人知晓的遗珠。
01>>
相信很多人和书单君一样,最近新认识了一个字:
歙shè。
受暴雨影响,安徽黄山歙县7日高考延期,启用语文、数学备考卷上了热搜。
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个乘风破浪高考的县城毗邻休宁,后者是“中国第一状元县”,历史上一共出过19个科举状元。
歙县人历来重视教育,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是歙县人。
中国有著名的“四大古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徽州,其中徽州古城就在歙县。
下图这座许国石坊,就是歙县的地标,也是全中国唯一一座八角牌坊,它建于明万历二年,有近5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东方凯旋门"。
“文房四宝”中,歙县有“两宝”:徽墨、歙砚。
书单君认识的歙县朋友,没有一个不以徽州文化正统为豪。
这座小城不仅颇有古风,而且还很“好吃”。
徽菜发源地就在歙县,《舌尖上的中国》曾多次来这里拍摄。
臭鳜鱼就是歙县的名小吃,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在当地,有一个说法:
“没吃过臭鳜鱼,就等于没来过歙县!”
奇怪的歙县人不仅鱼要吃臭的,豆腐也要吃长了毛的,也就是“毛豆腐”。
毛豆腐上的白色茸毛,不是因为发霉,而是来自于人工发酵。目的是让豆腐中的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烹饪后味道更鲜。
但最具代表性的小吃,还要数石头馃(guǒ)。
石头馃是一种豆黄馅的煎饼。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每次制作的时候,都要用歙县名产砚石压制,这样做出来的饼又薄又脆。
02>>
浙江桐庐
江南最后的秘境
前几天,朋友圈有个段子很火:
“旅游时叫人家千岛湖,泄洪了就叫人家新安江水库。”
03>>
“现在很多人可能都只知庐山不知九江了。”这是我一个九江朋友的感慨。
其实,庐山就在江西九江。
连日暴雨,庐山瀑布就像银河般倾泻而下,惊艳无数人。
网友纷纷感叹《望庐山瀑布》的形象生动,“诗仙李白诚不欺我”。
其实不止是庐山,九江整体自然条件都很好,是中国第四大港口城市,非常宜居。
这里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有山、有江又有湖,夏季平均温度只有22度。
其中最受欢迎游客的可能是牯岭镇。镇上有个好汉坡,看起来不起眼,但你顺着它爬啊爬,爬到最高处才会突然发现,自己已然置身庐山山顶。
山风吹来,保准凉爽得你哪也不想去。
如果不是暴雨加疫情,现在可能早就有一大批人,跑去九江了。
九江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很深厚,我们熟知的黄庭坚、陶渊明,其实都是九江人。
九江最好吃的是小吃是早点,又脆又糯的糯米鸡、油糍和萝卜饼,都是江西独特做法,和广州的完全不一样。
不过,最近就连九江本地人也吃不到这些早点了。
连日暴雨,大水在九江的道路中奔流,街上的铺子都关上了门。
7月8日,一个行人走在路上,直接被大水冲走,上了新闻。
然而,一位九江的朋友却告诉书单君,对于他们来说,今年这种洪涝算不上什么。
因为九江可是一座经历过98年洪灾的城市。
1998年,一场特大洪水席卷大半个中国,九江受灾最重。
那一年,全国亿万人民的心都为九江而悬,解放军战士日以继夜地奋战,最终封堵上了大堤决口。
这背后的凶险和艰苦,可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04>>
湖北黄梅
能文能武,中国县城里的“扫地僧”
05>>
湖南平江
杜甫与辣条
要说水灾多发之地,湖南也绝对排得上号。湖南省岳阳市的平江县,在上个月尾,因为洪水8.9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3亿元。
如果你不是湖南人,大概没听过平江,但是有关平江的一人一物,你一定再熟悉不过——杜甫和辣条。
中国有8个疑似杜甫墓。这样名气过大,又没有明确记载葬在哪里的名人,通常都会遭遇这样的事情——被各地人抢夺“葬身之地”。
尽管众说纷纭,但学界普遍认为,,杜甫葬在平江的概率最大,因为杜甫的后代就住在这里。当然,没有明确记载的情况下,要盖棺定论几乎不大可能,但有关辣条的传说,却是确凿无疑的。
辣条就诞生在这个小小的平江县,而且,也和洪水有关。
1998年,湖南特大洪水,农民损失惨重,平江是主要受灾地。那时候的平江的特色食物是酱干。但受灾严重,有些农民为了节约成本,用面粉加调味剂的方法做出了一种新的糕点,辣条。
水灾中挣扎求生的农民,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出于无奈发明的小吃,居然成了无数小孩的快乐源泉,哦不,大人也一样爱吃。
所以直到现在,中国大半的辣条厂商曾经都是平江农民,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要属都开始要涉足时尚圈的卫龙了。
今年又是一次大洪水,希望平江平安,很多人都在等着辣条续命呢。
06>>
7月7日,安徽宣城一座古桥被洪水冲垮。那座古桥建于明代,曾经就被洪水冲毁过,在清代重建,而今又一次毁于大水。
宣城,听名字就感觉十分有文化底蕴。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盛唐时,李白没事儿就喜欢来宣城玩玩,曾经在这里作了42首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其中的敬亭山,就在宣城。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里的桃花潭,也在宣城。
除开这些诗情画意的自然风景,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产物出自宣城——宣纸。
小时候,我总以为宣纸之所以叫“宣”,单纯是为了好听,没想到是因为诞生在宣城。
诞生在此,也是因为这里草木茂盛,植物繁多,水源清澈,为制作宣纸提供了条件。
而且有两个全国“百强县”,宁国市和广德市都在宣城。山清水秀,还有钱,等水灾挺过去以后,书单君都想去宣城旅旅游,散散心了。
其实,书单君今天介绍的这些小城,历来都是洪水多发的地段。98年那场巨大的洪灾里,它们也都是主要受灾地。
今年南方再次遭遇洪灾,我第一时间联系了一个湖北黄冈的朋友:湖北今年也太难了,疫情好不容易过去,洪水又来了。
但他挺淡定地跟我说:都习惯了,我从小到大经历好几次这么大的洪水了。能怎么办?就照常活着呗。
照常活着,这便是水灾多发地带的人面对洪水时的态度。甚至有些本地人,面对水灾还能苦中作乐,划船捉鱼,调笑两句。
在网上有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能理解:“这么大的灾害,你还这么戏谑?”
可是又能怎样?这就是常年面对灾害的生存之道。而黄梅戏、辣条,也都是当地普通老百姓,在洪灾中求生的产物。
从苦难中提炼出的产物,最终变成了当地的骄傲。这就是属于这些小城的智慧。
它们曾经动用这些智慧,在灾难中生存下来,并且变得更好,所以这一次一定也可以。
愿洪水早日退去,愿这些宝藏小城如往昔美丽。
主笔 | 林尉轻浊 编辑 |黑羊
图源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按下方图片二维码
关注我
点个在看
愿洪水退散,我们繁花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