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提出了“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宏伟目标。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3月以来,考古工作者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截至目前出土了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青铜方尊、大型青铜面具等重要文物。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是科技助力考古的成功实践。图为三星堆遗址二号考古发掘舱及工作场景。 国家文物局供图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距今约4000年,是国内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城址。近几年,在位于遗址核心区的皇城台,考古工作者清理出内瓮城和主门道遗迹,并在皇城台东护墙北段的“弃置堆积”中集中出土一百余片卜骨和包括万余枚骨针在内的大量骨器。在皇城台大台基南护墙处发现70余件精美石雕,雕刻内容大致可分为“神面”、人面、“神兽”、动物和符号五类。图为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发掘区。 新华社发(中国文物报社供图)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见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悠久历史和强大凝聚力,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当前,我国考古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三星堆、石峁、海昏侯等考古发掘举世瞩目。田野发掘、水下考古、科技攻关、理论研究等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宁夏水洞沟、浙江上山、辽宁牛河梁、浙江良渚、陕西石峁、河南二里头、四川三星堆等重要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就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等重大课题交出“中国答卷”,阐明了中华文明在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孕育出的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为构建中华民族历史、梳理中华文化基因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瑶山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下溪湾村,是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良渚遗址瑶山10号墓地出土的牌饰。 国家文物局供图
反山墓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雉山村,是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良渚遗址反山12号墓地出土的玉琮。 国家文物局供图
新的征程上,要进一步锚定文物考古工作发展目标,坚持考古在文物保护利用中的基础性、指导性作用,加强对考古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供给,加快文物考古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围绕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等重大历史问题,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围绕考古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重大课题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做好考古资料和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支持跨学科和跨领域合作研究,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深入进行理论探索,探讨符合历史实际的人类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认定标准,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图为牛河梁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玉猪龙。它是按照一定规格制成的原始礼器,是社会地位、等级、权力的象征。 国家文物局供图
(策划:孙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