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路子”,是规律所向、大势所趋、人民所盼
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期望和要求。
一个时期以来,内蒙古依靠矿产资源开发、发展资源型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速度,但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留下许多后患。老路子走不下去、再也不能走了,生态环境不允许,人民群众也不答应。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规律所向、大势所趋、人民所盼。
近年来,内蒙古从端正发展观念入手,着力扭转长期粗放发展形成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政策体系,科学调整国土空间、产业基地、区域经济、城乡建设布局,引导和推动所有领域、所有区域、所有产业、所有行业都向走好新路子聚焦发力,各项重大目标任务、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都按照走好新路子布局展开。
图片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九曲湾蜿蜒曲折,像一条哈达镶嵌在绿色大地上。 内蒙古日报社供图
内蒙古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论述,坚持把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摆在压倒性位置,全地域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过程推动发展绿色转型。
坚持把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摆在压倒性位置,做好增绿、减污、降碳的文章。
为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培植绿色发展优势,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把全区87%的面积划入限制开发区域、51%的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将工业园区数量压减50%、规划面积压缩30%。
围绕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保护草原和森林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重点深入推进污染防治,以整改问题厕所为牵引接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持续“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黄河流域、“一湖两海”、察汗淖尔湿地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坚持把做好“双碳”、“双控”工作作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能耗双控指标保持“双绿”。
生态文明建设是久久为功的事情,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做好增绿、减污、降碳的文章,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经济转型,是走好新路子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
内蒙古坚定不移推进经济转型,全力以赴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同时,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着眼解决制约经济转型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高碳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的目标要求,加快构建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地区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走好新路子,科技创新是战略支撑。针对长期以来内蒙古科技创新投入不够、资源匮乏、基础薄弱、能力不足的状况,不断强化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识,全面打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战。坚持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等行动,高标准打造乳业、稀土新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一批国际先进技术实现落地转化,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
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是加快经济转型的核心任务。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以推动“两个基地”转型为重点,内蒙古下大气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60%,“一煤独大”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发展现代能源经济上,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产业链谋划发展新能源,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打造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新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1/3以上,正在向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坚实迈进。
在发展生态农牧业上,推动农牧业发展从主要看重牲畜数量、粮食产量增长到更加注重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转变,加强农畜产品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形成奶业、玉米两个千亿级和10个百亿级优势产业链,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
针对内蒙古地域辽阔但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短板,统筹自治区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调整完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引导各地立足优势特色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呼包鄂乌城市群和赤峰、通辽“双子星座”,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内涵式发展,加快构建多中心带动、多层级联动、多节点互动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