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百场系列宣讲活动启动
人民网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李依环)日前,2022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百场系列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本次活动以“永远跟党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主题,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的6名优秀毕业生代表,向线上线下的师生分享了自己就业创业的心路历程和经历体会。
据悉,经各高校推荐,首次推选出80余名就业创业先进典型毕业生,,后续将陆续走进北京各高校开展宣讲,用鲜活的事迹讲述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故事,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主动投身基层一线、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创业。活动将持续至6月30日。
去基层、去西部、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毕业生代表分享就业创业的心路历程
“作为一名党员,我的选择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瑞金革命老区去,把新的模式与技术推广到更多区域,服务更多农民。”丁珊珊是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2019届博士毕业生,毕业后她选择扎根江西瑞金革命老区,与团队一起围绕脐橙种植打造出生态农业产业基地。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宣讲,告诉大学毕业生们就业的选择可以是多方向的。如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一样,我们也可以走到田间地头上,去建立自己想要的‘实验室’,获得人生的成就感。”丁珊珊说。
叶热托里肯·巴达义是北京化工大学的一名在校生,大学期间应征入伍,在位于新疆的白哈巴边防连戍边,2018年退役返校。白哈巴边防连距离北京3410公里,素有“西北第一哨”之称。除了戍边工作,叶热托里肯还申请为当地牧民开设汉语课,成为了一名“汉语教师”。
“现在,越来越多的牧民加入学习汉语,最多时有30多人。老师曾问我毕业以后的去向,作为一个生于新疆、长于新疆的大学生,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回到家乡’。”叶热托里肯·巴达义谈到。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老西藏精神’教会我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豪情才能有所成。”中国农业大学2016届本科毕业生王珊珊毕业后选择成为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的一名基层公务员。她表示,多年的一线工作,自己也更加坚定了要扎根雪域高原、深入边疆基层、服务农牧民群众的信心与决心。
2022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预计达26.8万人
计划5年内遴选500个企业作为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
根据教育部此前公布的数据,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预计达26.8万人,较去年增加1.6万人。
启动仪式上,北京市教委高校学生处处长王栋表示,为全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近年来,北京市部署了多项举措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例如,为高校毕业生择业和企业选人搭建对接平台;通过遴选就业指导名师工作室和就业“金课”提升就业指导的质量,帮助毕业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建设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北京分中心,了解毕业生在岗工作的情况等。
“去年下半年,我们在北京遴选了40个企业作为大学生的就业实践基地。”王栋表示,学生进入就业实践基地实习,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验职场,另一方面方便企业更好了解学生,为毕业生择业和企业选人打造一个良好的对接平台。“未来,我们计划近五年内遴选500个企业作为大学生的就业实践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沛民表示,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创业关系着亿万家庭福祉,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加强思想引导,建立长效机制,将职业价值观教育全程融入教育教学和大学文化,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姜沛民向毕业生同学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责任;二要不畏艰难险阻,投身国之大者;三要勇于踔厉奋发,绽放青春梦想。“希望老师和同学们通过宣讲活动能有所悟、有所获,也祝愿所有毕业生同学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人生征程上拥有更加美好、更加精彩的未来。”姜沛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