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这是鼓乐歌舞《新的天地》。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强国。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把舵定向,引领中国文艺挺进新高峰。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全国政协委员,强调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寄予厚望、发出号召。
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图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脱贫攻坚摄影展《一个也不能少》海报。 中国文联供图
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繁荣文艺创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具有历史厚重感和现实关怀;报告文学《乡村国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生动讲述脱贫攻坚故事;长篇小说《人世间》、《主角》等现实题材佳作摘得“茅盾文学奖”桂冠;歌曲《坚信爱会赢》、话剧《护士日记》等讴歌疫情中的凡人英雄;复排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创新形式再现英雄形象;重大主题文艺活动《奋斗吧 中华儿女》、《伟大征程》等引发社会热烈反响……
人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7个、文化馆3317个,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9.5%和99.7%。所有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美术馆已经实行了免费开放,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我国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电影市场规模屡创纪录,银幕数和票房收入跃居全球第一……
“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文化产业发展……”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文化惠民“大礼包”,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文化小康”带来的幸福感。
2021年中非视听节目推介会11月25日在北京和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同步举办,电视剧《山海情》(法语版)等中国优秀视听节目将在塞内加尔、加蓬、刚果(金)等非洲国家电视台播出。图为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塞内加尔国家二台频道总监马迪·迪奥普在推介会上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琰/摄
记录历史伟业,书写时代华章。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守初心本色,,不断践行“四力”,广泛弘扬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展现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网络空间更清朗。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深化网络生态治理,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举办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制定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不断汇聚向上向善力量;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再次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形成更加广泛的共识……画好同心圆,互联网成为文化强国建设“最大增量”。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倾泻而下的黄河之水,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空灵烂漫的唯美雪花……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世界,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和精髓。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国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坚持国家站位、全球视野,全方位、多角度向世界介绍中国经验、传递中国声音;开展多层次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年、感知中国、欢乐春节等中国文化品牌活动在全球掀起感知中华文化魅力热潮……开放而自信的中国,在世界舞台绽放出别样光彩。
纵横正有凌云笔,风好恰是扬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