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CEO”团队
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把男装市场稳定下来,开启了中国手工坊之路。15年来,夏华打造出来一批大山里的“CEO”,创造了10亿产值。
夏华发现少数民族的绣品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她希望世世代代传扬下去,甚至能远扬全球。15年前,走进贵州深山,夏华发现95%以上的绣娘们已经放弃刺绣,靠打工或摆摊谋生。村长告诉夏华:“刺绣费时费力,但是卖不上钱。在小集市一个绣品才卖几十元,一个月累死了也才赚1000元。干别的比刺绣轻松还赚钱多。”
夏华请村长把所有绣娘召集起来,她激情饱满:“好好绣,绣好了,带大家去北京。”绣娘们欢欣鼓舞,希望被点燃。夏华更加热血澎湃:“好好绣,绣好了,带大家去伦敦。”所有人都沉默地垂下了头,村长苦笑:“夏董事长,北京已经不敢想了,伦敦说得大家都害怕了。您能不能好好说话?”
夏华意识到“扶贫先扶志”没错,但是扶志要一点点渗透。把目标设定得太遥远,反而让大家看不到希望。夏华趁热打铁:“明天我们搞一次培训,大家先了解一下公司的规划。”有绣娘无奈地叹气:“我想参加,但是我干零活一天赚100元,参加培训耽误做零活,家里人该有意见了。”夏华露出理解的笑容:“明天哪些人愿意参加培训,现在到村长处报名。参加完一天的培训,每人可以领取200元误工费。”很多绣娘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悄悄退场了,剩下不到十个绣娘报了名。
看绣娘们热情不高,夏华决定先带动一批人脱贫致富。布依族独臂绣娘梁忠美是首批之一,她的专长是刺绣蝴蝶。哪怕没有底稿,逮过来活生生的蝴蝶,她也可以栩栩如生地还原到绣片上。夏华派了专业的设计师和梁忠美搭档,一个负责设计,一个负责在成衣上刺绣。经过蝴蝶刺绣的装饰后,成衣大卖,不仅国内订单暴增,连欧洲的订单都络绎不绝。梁忠美的月收入由几千逐步递增到过万。她的绣品单价甚至可以卖到2000元,是以前小集市卖价的几十倍。
梁忠美的成功带动了村里十多位绣娘的加入。更具代表性的绣娘是现年74岁当年59岁的潘玉珍,她跟夏华积极表态:“一切听夏董指挥,我要成为发家致富代言人。”夏华被潘玉珍深深感染,当时的潘玉珍绣龄45年,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传承人,夏华带领团队把潘玉珍的绣品做成了衍生品,用于时装、高跟鞋、工艺品等,销往全世界。
潘玉珍月入过万只用了几个月时间,接下来她一直在创造纪录,月入过5万、10万甚至更多。潘玉珍成了刺绣圈里的大红人,影响了周边村子一百多位绣娘使之加入。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夏华的压力大过兴奋:“人才越多,责任越重,压力越大。要确保每个绣娘都赚取可观的收入,必须系统化、流程化管理。”
市场方面,如何能把刺绣衍生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品质方面,绣娘擅长的绣样不同,刺绣水平也参差不齐,如何保证顺利过质检;需要确定不同产品需要的工时以及定价标准;订单的管理以及落实……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夏华常常在深山里大哭:“我这是何苦呢?该从哪里下手?”
是绣娘们给了夏华新的力量:“我潘玉珍可以兼做管理,负责监督品质”“我可以负责订单到户”“我负责收样,统计数量”“我负责安排绣娘”……随着大山里“CEO”团队的诞生,夏华重新振作,,逐个解决问题。从个体到产业的跨越,夏華用了十多年时间完善管理。
凝聚了30多个少数民族的13000多名绣娘,夏华成立了1200多家“绣梦工坊”,小到几个人的家庭工坊,大到几百人的大型工坊,全部由这些深山“CEO”管理着。她们在管理中不断积累经验,与夏华共同成长。夏华不断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带着绣娘们来北京,登上伦敦T台,去美国、加拿大……夏华常常说:“很多人说是我让绣娘们改变了命运,其实是绣娘们让我走得更加坚定。”
希望的火焰相互传递,会让彼此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