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这些重要成果
2022年第10期《求是》杂志刊发中国银保监会党委文章《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文章指出,2017年召开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金融业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成功避免了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集中爆发,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等极端情形的严峻考验,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一起来看!
金融资产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扭转
坚决清理脱实向虚、乱加杠杆、以钱炒钱活动,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
2017年至2021年,银行业总资产年均增速8.1%。同期,银行保险机构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分别增加72.3万亿元和25.7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和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13万亿元和6.5万亿元。科技企业信贷和绿色信贷年均增速超过1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速25.5%。
金融扶贫成效显著,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超过99%。
保险赔款成为各种自然灾害后恢复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大病保险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
各种突出风险点的传染性外溢性明显收缩
稳妥化解若干不法金融集团风险,平稳推进包商银行、锦州银行、恒丰银行、辽宁城商行等中小银行风险处置和改革重组。
过去5年,累计恢复与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600多家。坚决惩治掩盖不良资产,严厉打击做假账。
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2021年末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同业投资和非标融资大幅减少,保本理财和不合规短期理财产品接近清零。
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合理满足房地产市场融资需求,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性扭转。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初步控制。一批债务金额巨大、涉及面广的大型企业债务风险事件得到平稳处置。截至2021年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落地金额1.9万亿元。
社会金融秩序基本实现“由乱到治”转变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发布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加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过去5年立案查处非法集资案件2.5万起,涉案金额1.56万亿元。
深入推进P2P网贷专项整治工作,约5000家P2P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运营,无牌照互联网资管机构、支付机构、股权众筹平台、网络互助平台全部清退。
坚决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常态化开展银行保险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重点打击恶意掏空金融机构的违法股东。
依法将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全面纳入监管。目前,平台企业整改总体上顺利推进。
过去5年,监管部门累计处罚银行保险机构1.6万家次,合计罚没122亿元。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逐步夯实
金融系统党的领导不断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展明显,金融市场成熟度日益提高。
推动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坚持“政治强业务精”、“银行家办银行”,金融人才库启动运行。
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和体制持续完善,地方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逐步落实。
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建设不断推进,金融稳定法立法进程持续提速。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建立,首批646亿元资金已经筹集到位,存款保险制度得到加强,保险保障基金和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正在修订完善。
银行业保险业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2021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都较5年前显著提高。保险业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32%。
金融反腐和处置风险一体推进
坚决查处风险乱象背后的腐败问题,严厉惩治各类监管失守和违法犯罪行为。
在监管工作中严格实行公私分开、履职回避、政务公开等一系列防止“靠监管、吃监管”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零物质往来”铁律。
随着金融反腐治乱力度显著加大,金融领域“强监督强监管”严的氛围正在形成。
一批市场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被果断查处,一批官商勾结、利益输送、违法侵占的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
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日益提高
金融监管协调性大幅提升,在国务院金融委统一领导下,,部门间、央地间监管协同合作明显增强,监管盲区、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等问题显著减少,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更趋理性。
完善监管法律法规框架,持续健全资本管理、公司治理、监管评级等审慎监管规则。
积极参与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加强金融监管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
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加强国际金融治理协调,积极推动多边和双边监管合作。
不断增强监管队伍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从严整治监管队伍,制定并实施非公务交往、个人投融资行为规定,构建与监管对象“亲”、“清”关系,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铁军。
(策划:黎海华 审核:吴强 王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