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2022文学跨年盛典:开民风之先,获好评如潮(6)
萨特在《笔墨生活》中,将册本比喻成竖着的宝石,他说:书柜是一面镜子,把天下一并收入其间。它与天下一样无边无涯,千姿百态,幻化莫测。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当代文学馆副馆长李洱分享了近来在读的清代李伯元所著《南廷条记》:它讲乾隆天子举行殿试的时间出了一个题……只有一个考生答对……乾隆批卷的时间说……他舍不得报告别人,搞得别人都不知道……这小我私家以后当官肯定是刻薄寡恩的人。我们无法明白圣上的心,但是你可以看到乾隆对情面调皮的明白,他有他看题目的角度,非常出色。
北京大学传授、天下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是北大第一位给研究生开设非洲文学专题研究课的传授,谈及2021年天下文学的非洲年征象,他说:为什么要买通南北?由于二十世纪最大的跨文化模式实际上是中西模式,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孝敬什么新东西呢?买通南北。这就是学非洲文学和文化的意义……我们谈非洲的时间,刻板印象度特别高……但是我想说,南非这个国度,5200万生齿,一共出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你能想到吗?如许的非洲,你相识吗……他还通过大屏幕先容了五位2021年得到国际文学大奖的非洲作家。
闻名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传授文铮领导大家回顾了但丁与中国读者的渊源:但丁的《神曲》第一次走进中国人的视野,北大的钱稻孙老师第一个翻译《神曲》……但他是用楚辞体翻译的,颁发在当年《小说月报》上,整整一百年。以是本年除了怀念但丁逝世七百周年,还是怀念中国人读到《神曲》的一百周年。
左二起:李洱、赵白生、止庵、陈鲁豫、文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