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而不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考察。得知村民们发展林下经济,日子越过越好,总书记笑着对老乡们说:“扶贫和振兴要衔接上,这边是巩固扶贫成果,这边是迈出振兴第一步。”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的“琼山福稻”迎来丰收,农户们趁着晴好天气开镰收割。近年来,海南重点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打造农业品牌,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图为2022年5月21日,收割机在海南省海口市红旗镇墨桥村的稻田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程/摄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干部群众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驰而不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压茬”部署脱贫之后的工作:
“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
“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
“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贵州的苗绣、蜡染;福建的茶、沙县小吃;广西的葡萄、螺蛳粉;河南的月季、艾草;青海的藏毯……几乎每次考察,总书记都要调研当地产业发展。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基地和交易中心。近年来,当地重视中药材种质资源的采集、保护和研发,开展中药材新品种和野生品种的引进驯化、种质资源保护、优质种子种苗选育繁育等工作,为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遴选出品质佳、抗性好、效益高的品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实现从“一粒种”到“一条链”的全产业发展,以高质量的“道地药材”品牌拓宽市场,,打造集中药饮片、提取物、成药等为一体的产品加工产业链,建成数字赋能的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促进当地中药材市场繁荣发展。图为2022年6月10日,陇西药圃园的工作人员在组培室摆放中药材种苗培养瓶。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摄
产业连着就业,就业是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的另一个关键——
“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乡村振兴要依靠科学技术推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广西桂林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的葡萄园。得知科技特派员在推动当地葡萄产业发展上起了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感叹,“我在福建时就抓科技特派员,现在全国都在推广。农业技术人员就是要下沉到农村基层来,就是去干具体的出实际成果的事情”。
近年来,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千名党员干部驻村驻企,为群众精准服务,为企业纾难解困,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形成“头雁先飞领飞、群雁跟飞齐飞”的社会氛围,推进了山区产业集群化发展。图为2022年5月17日,商州区润科绣球菌工厂化生产项目的员工在出菇车间检查绣球菌生长情况。该项目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老乡的生活环境是新生活的重要体现——
“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福建考察期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问诊把脉”。
农村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一环。在习近平总书记眼里,改厕这件“小事”联系着大民生,地方考察时在农户家要看,全国两会下团组共商国是时要问,并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说。
(策划:孙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