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以“赶考”之姿担时代之责
六月蝉鸣又起,青衿之志可期。即将离开校园的2022届毕业生,陆续迎来了大学生涯的“最后一课”——毕业典礼。迈入社会,人生旅程如何开启?山长水远,面对挑战如何战胜?徘徊歧路,怎样才能忠于初心?不负青春,如何担当国之大任?
星空之下,山海之间,向光而行,奔赴远征。离别之际,来自校长的“最后一课”为学子们送上了“行路锦囊”。带着这份守望与祝福,勇敢奔赴山海吧!相信所有毕业生,纵使前路漫漫,路远迢迢,亦能一帆风顺,一往无前。
西北工业大学202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现场。校方供图
人民网北京6月30电 (记者郝孟佳)今天,西北工业大学202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作了题为《以“赶考”之姿 担时代之责》的演讲,祝愿同学们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汪劲松指出,同学们从小到大,经历了大大小小的考试上百场,大学毕业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次,人生的考试才刚刚开始。“作为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的青年一代,同学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也应当始终怀着‘赶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新的人生征程中走好“赶考”之路,勇担时代使命,交出一份无愧于学校、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汪劲松希望,同学们锚定“赶考”目标,在矢志报国中厚植担负时代使命的情怀;增强“赶考”自觉,在甘于奉献中强化担负时代使命的责任;锤炼“赶考”本领,在自立自强中增强担负时代使命的能力;保持“赶考”定力,在恪守正道中涵养担负时代使命的品德。
汪劲松勉励大家,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涵养“大我”情怀,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惊涛骇浪中定准人生坐标、把准前进航向,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走得更高远。
以下为汪劲松校长题为《以“赶考”之姿 担时代之责》的致辞节选——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来宾、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首先,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代表张炜书记,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致以热烈的祝贺!也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四年前,同学们进入西工大,恰逢学校八十华诞。许多同学通过参加80周年校庆,在了解学校办学历程、领略校友风采的同时,也逐步树立起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还记得在校庆后我和同学们座谈,当时有新生同学就说要“珍惜大学时光,四年后也要像优秀的学长学姐一样,学有所成,不负韶华”。四年来,同学们在完成课堂学习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红色寻访、国情考察、企业调研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彰显了西工大青年的青春担当;四年来,同学们勇于奉献抗疫一线,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科研攻关中贡献力量,争当“十四运”志愿者,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喷薄出西工大青年的青春力量;四年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中,同学们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青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学生党员先锋示范岗,为同学答疑解惑,提供帮助,走进社区村落,开展义务家教和科普宣传,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传递着西工大青年的青春热忱;四年来,同学们精心组织“我和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展示了西工大青年的青春风采。四年来,同学们在“公诚勇毅”校训,“三实一新”校风的熏陶下,勤学苦练,敢闯会创,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毕业答卷。作为校长和师长,我为你们感到自豪和骄傲!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同学们从小到大,经历了大大小小的考试上百场,大学毕业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次,人生的考试才刚刚开始。作为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的青年一代,同学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也应当始终怀着“赶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新的人生征程中走好“赶考”之路,勇担时代使命,交出一份无愧于学校、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希望同学们锚定“赶考”目标,在矢志报国中厚植担负时代使命的情怀。“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和信念是绘就精彩人生答卷的精神之本,也是国家、民族前进的力量之源。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其中蕴含的电磁弹射技术一举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而这项技术的主要负责人就是被誉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的马伟明院士。20世纪90年代,我国舰艇研究在很多技术上都需要依赖进口。面对高昂的引进代价和在谈判时国外专家的轻视,马伟明院士和他的团队下定决心必须依靠自主研发冲破国外封锁。从开始研发电磁弹射技术到“福建号”下水,这期间经历多少困难可想而知。马伟明院士和他的团队孜孜不倦攻克难关,终于让电磁弹射技术应用到国产航母。一些西方国家多次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他,都被他断然拒绝。事实上,我国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科学家,包括同学们的学长,,“中国材料科学之父”师昌绪先生、“中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陈士橹先生,等等,他们都从青年时代就怀揣着对祖国炽热的赤子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从而作出了卓越贡献。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涵养“大我”情怀,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惊涛骇浪中定准人生坐标、把准前进航向,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走得更高远。
希望同学们增强“赶考”自觉,在甘于奉献中强化担负时代使命的责任。“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伟大的历史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每一代人都镌刻下深深的印记。从一百多年前青年一代为救亡图存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大旗,到七十年前青年一代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出“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响亮口号,再到四十多年前青年一代为改革开放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今天,新时代青年唱响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奋进之歌,中国青年一次次用使命担当,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八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西工大人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将“以责任为重”作为不变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无论是“为祖国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为我校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的刘海滨、寿松涛、季文美等老一辈西工大人,还是“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报国使命”的军机三总师、民机三总师,都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挑重任,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时代使命。希望同学们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功立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走得更坚定。
希望同学们锤炼“赶考”本领,在自立自强中增强担负时代使命的能力。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推进,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我国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近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在广东珠海首飞成功,标志着灭火功能型号研制取得重大突破。铸国之重器,西工大人从未缺席。长期以来,在AG600的研制工作中,包括民机维修工程分析总体框架体系与工作流程设计,起落架、机体、机轮刹车集成相关研究,汲水场景下航电系统显示、控制和告警功能逻辑设计等方面,许多西工大人特别是青年一代默默无闻,贡献了智慧与力量。一代又一代壮志凌云的西工大人投身科技强国建设,在舍我其谁的背后,是他们对“本领”坚持不懈地锤炼。希望同学们牢记核心技术是要不来、等不来、买不来、求不来的,静心学习、潜心研究、持续攻关,发扬科学家精神,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追求真理、勇攀高峰,自立自主突破更多“卡脖子”瓶颈,为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走得更加出彩。
希望同学们保持“赶考”定力,在恪守正道中涵养担负时代使命的品德。“人无德不立”,一个人的“才”只有与“德”相匹配,以“德”为引领,才能真正成为国家和人民急需的栋梁之才。我校工程力学专业的创办者之一胡沛泉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痴情教育,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从服从国家安排无悔西迁,到为《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勤耕精作,胡先生每天左手提着保温壶、右手提着装满论文的编织篮准时来到学报编辑室,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他从不对组织提任何条件,而组织给予应有的关心他总是推辞谢绝。在8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真正做到了为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而保持淡泊明志。胡先生的勤勉敬业让人深深折服,他崇高的品格俨然已成为泽被后学的无形灯塔。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前辈优秀品德的浸润下,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弘扬新风正气,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保持定力、严守规矩,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常怀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走得更正直。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同学们,一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值得你们去奋力开启,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等待你们去接续建设。我衷心祝愿同学们以“赶考”之姿,担时代之责,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