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变革 | 三峡集团:坚持自主创新 铸造大国重器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峡大坝,登上坝顶,极目远眺长江上下游,详细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发电、水利、通航、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中国三峡集团干部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铸造大国重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三峡力量。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三峡大坝时盛赞道:“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自1918年孙中山先生首次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到2020年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三峡梦”跨越百年,终得圆满——这是迄今为止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总量、装机规模等均居世界第一,技术难度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堪称世界级“难题库”。试想当年建设三峡工程,如果都是靠引进,靠别人给予,就不会有今天的技术引领能力。
2020年1月10日,三峡集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枢纽工程主要参建单位超150家,建设高峰期参建人员近4万人,取得100多项世界之最、100多项工程质量标准的成绩,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的力量。
图为三峡工程全景。三峡集团供图 黄正平/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我们过去靠自己迎难克坚,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不仅建设了三峡,还培养了一批人才队伍、掌握了全面的自主创新技术,我们现在开发了一个又一个的‘三峡’。”
回想2014年,溪洛渡水电站500千伏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设备出现故障。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掌握GIL检修关键技术,需要国外专家进行技术检修。“在检修现场,一旦涉及到核心技术,外方专家就会毫不客气地把中方人员请出去。”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三峡电厂原厂长王宏回忆说。从那时起,三峡集团科研人员下定决心,一定要突破GIL检修关键技术。五年之后,在第四届全国质量创新大赛上,凭借这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成功突破,三峡集团一举拿下大赛最高级别奖项:QIC-V级技术成果。
长期以来,百万千瓦级水电装备被世界电力装备行业视为无人逾越的禁区。从高峡平湖的长江三峡转战千沟万壑的金沙江畔,建成白鹤滩水电站迈出了世界水电百万千瓦级机组研制的新步伐。
今天,在荣获国际工程咨询领域“诺贝尔奖”——“菲迪克工程项目杰出奖”的溪洛渡拱坝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中,在全球提升高度最大的升船机——“金沙江大力士”向家坝升船机中,在“三峡标准下南洋”的马来西亚沐若电站技术体系建设中,在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三峡引领号”中,三峡集团用“创新之犁”耕耘着“风光三峡”、“海上三峡”、“海外三峡”等一个又一个的“三峡”。
图为白鹤滩水电站。三峡集团供图 黄正平/摄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2020年6月28日,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有序推进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推动金沙江流域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好造福人民。
推动发展,必须兴利除弊、造福人民。
在“光伏+”的诸多应用场景,“包袱”正在变成财富。吉林双辽,光伏板唤醒了沉睡的盐碱地,形成草与畜的 “绿色循环”;安徽淮南,采煤沉陷区变身水面光伏电站,加速资源型城市转型“蝶变”;陕西铜川,“光伏+”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工程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行动优秀案例,并向全世界推广。
截至2022年6月底,乌东德水电站累计生产清洁电能约67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2100万吨,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能源电力保供、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为三峡集团在安徽淮南投资建设的漂浮式水面光伏项目。 三峡集团供图 张怡然/摄
记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