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早期国家的城市文明
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城,内城面积就有近300万平方米,有4个故宫那么大。通过第二展厅良渚古城的沙盘模型,可以直观地看到古城的向心式三重结构布局,最中心的是莫角山宫殿区,是整个古城的核心区;宫殿区外面是内城和外城,与后世都城“宫城、皇城、郭城”的三重结构体系十分类似,,是区分社会等级、凸显权力中心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源头,揭示出长江流域早期国家城市文明所创造的规划特征,对中国古代礼制社会都城规划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图为良渚古城城址格局示意图。良渚博物院供图
良渚古城外围建有大型多功能水利系统,水利系统位于古城西北,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山前长堤与自然丘陵围合而成。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分布图。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转自新华网
坝体充分利用自然山体,多选择在谷口依山而建,减少了建筑土方量,节约了劳动力,缩短了施工周期,体现出良渚先民具有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防范水患和控制水能的智慧和能力。天目山充沛的雨水在夏季极易形成山洪,良渚高坝、低坝一高一低的两道防护体系,有效保护良渚古城及周边稻田不受洪水直接冲击。防洪的同时,能够在山谷高地和平原低地内进行蓄水。大量水资源的存蓄,形成连接多个山谷的水运网络,起到调节河道水位的作用,为古城的水运交通和日常用水提供保障。
2020年11月,秋坞水坝遗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盛淑彦/ 摄
水利系统是良渚古城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乃至世界迄今发现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体现了中国早期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在工程的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科学水平,展现出五千多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堪称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建造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是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据估算,营建良渚古城的宫殿、城墙和水坝所需土石方总量达1000余万方,是一项超级史前工程,要有效地组织和调度如此庞大的社会劳动和物质资源,没有国家形态的权力和能力很难实现。良渚古城的营建和使用,体现出良渚社会已经具有权力中心、政治中心。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2022年第14期《求是》杂志良渚博物院文章
(策划:何雯雯 审核:闫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