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后还配找工作吗?
以后35岁以上的人得提高觉悟了,别再出门找工作给企业添麻烦了,好好反思一下自己,还配找工作吗?都35岁了,你还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吗?对于企业来说,你就是个成本支出。所以为了减少成本支出,江苏一工厂在招工的时候直接在门口用大喇叭喊着八六年以上的可以走了,35岁以上的求职者连简历都别想投了,你还别以为这只是工厂特例啊,35岁的禁入令在中国随处可见,互联网大厂35岁后混不上管理层,那就准备毕业去回归社会吧,普通民营企业更是明着。其实,35岁以上的求职者直接在招聘简介里告知不接受35岁以上的简历,体制内也是如此啊,什么考编、考公、考教资都不允许超过35岁,职场不受待见也就算了,现在就连各种优惠政策也是绕着35岁走啊。二年全国房产直销,234线城市都推出了力度空前的优惠政策,刺激购房需求。有,但前提是35周岁以下。嘉兴购房时,35周岁以下本科生可用15万人才房票,长沙35周岁以下硕士购房一次性补贴5万等等。明明35岁正值壮年,是大部分人的黄金期,要经验有经验,要经历有经历,妥妥的黄金矿工呢。那为什么35岁在中国就变成狗不理了呢?九三年第八届人大规定国家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拉了市场化改革的序幕。不到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就正式实施,市场化改革开始加速推进。194年到196年,非国有经济体快速成长,逐渐取代国有经济体成为了市场主体,在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快速拉升到了71.5。从此之后,市场经济将中国职场彻底改造,带来了优胜劣汰、下岗和裁员,劳动力要竞争。上港铁饭碗变成的瓷饭碗,大学生包分配制度也在1996年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九八年到2000年这三年期间,国有企业有2137万人以下岗。第一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了全球化经济体,很多工作经验开始贬值,因为新兴产业开始进入中国。和传统的农业社会不一样,之前的经验在这些行业完全派不上用途。当时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等等都是市场需求巨大但供给一片空白的蓝海,信息技术、土木工程成为了当时中国的热门专业,大学生趋之若鹜。之后地产、金融、互联网轮番上阵,很多入学时候还是热门的专业,到毕业就成了冷门,产业的迭代速度快的让人难以置信啊,没落的行业市场规模开始急剧萎缩,但供给的打工人却永远比市场慢半拍,这就导致市场几乎永远是求职人远多于市场职位的。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新时代劳动者的平均学历迅速超越前辈,八二年中国的高校毕业生甚至达到了1076万,创下历史记录。长江后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也把自己卷在了求职场,优秀的年轻人开始供过于求,而企业的目的是盈利,降本增效是企业盈利的最主要手段,企业必须服从这套工业化体制,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活下来。相比于高成本的中年人,优秀、便宜还听话的年轻人自然就成了企业的优选。35岁以上的老员工工资高,家庭琐事繁杂,一会儿操心孩子上学,一会儿父母生病需要照顾,冲又冲不动,还有一身老油条的毛病。反正中国不缺大学生,工资低,,还有的挑,留下小部分老员工带带新人就够了,这样公司成本低了,留下来的老员工看着青春活力的新员工也有了危机意识,公司又有了动力向前冲。虽然很残酷啊,但如果你是老板,你也会这么干。但存在其合理吗?中国有5.3亿的35。以上的人群呢?是房车大件消费的主力军呐,剥夺他们的工作机会,谈何刺激消费?而且35岁毕业之的反式已经开始显现了,年轻人盛行不婚不育不买房,消费欲望低迷,为35岁当幼儿返钱。不过最近多省市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提高到了40岁,人大委员也建议部分岗位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希望这是一个改变的开始吧,关注新哥,带你上顶楼看看财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