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传统,为学校铸魂;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他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带领一所普通校“华丽”转身,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为普通学校实现优质发展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题记
在赓续红色基因中为学校和师生“铸魂”
2011年6月,于会祥出任北京市育英学校校长。彼时,这所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红色学校,光芒不再耀眼。在名校、大校林立的海淀区,她需要一场新的教育变革来实现新的成长。
在深入研究校史,与干部教师做了深度交流后,他锁定了第一个突破口——传承红色基因,为学校和学生“铸魂”。他对师生说:“育英学校从西柏坡走来,育英人的祖辈、父辈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育英人的血管里流淌着担当的血液,育英人的生命里承载着国家的未来,这是历史赋予育英人的使命。”
为了让育英学校的红色历史激发出所有育英人奋斗的热血,于会祥把毛泽东主席为育英学校的题词“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确定为校训,并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成为学校赓续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动力和方向。
在学校原有育人目标“行为规范 热爱学习 阳光大气”的基础上,他添加了“关心社稷,勇于担当”八个字,并修建了校史馆、恢复了五星校门和影壁墙。同时,他在学校广场上安置了一块刻有“祖国 真理 责任”的巨石;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育英学校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提醒每天经过的学生要胸怀祖国、牢记使命和责任;思明楼前的荣誉榜改成了“育英时评”,由思政课老师指导、展出学生对时事热点的观点、看法,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思问楼的一侧修建了“英雄墙”,勉励学生“立英雄之志,走英雄之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十二年来,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的主题都是“为了祖国 好好学习”,教育学生要厚植家国情怀,扛起报效祖国的责任。
2016年,八年级学生杜亦森在了解了一位保洁阿姨的境遇后,写了一篇题为《尊重 尊严》的文章。文中清晰地展现了一个有志少年对于“什么是尊重、什么是责任”的深刻思考。于会祥在感动中读罢此文,决定将其镌刻在思明楼的大厅里,以体现学校清晰的办学价值取向。
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为育英学子的成长注入了“精神之钙”,呈现出了新时代青少年崭新的精神风貌。
破解“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教育难题
提起“智育”,很多人往往想到的就是成绩、就是分数。对此,于会祥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智育绝不只是‘育分’,智育的着眼点仍是‘育人’”。他进一步解释:“过去我们总是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却忽视了行为规范、社会责任这些原本应处于基础地位的要素。”
2013年,于会祥成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与育人“变革研究”,他带领干部教师构建了以“基础课程、修身课程、发展力课程”为支柱的,旨在满足1-12年级学生全面发展的“育·英课程”体系。三大课程相互独立又互相支撑,为落实学生全面发展、“五育”并举提供了内容基础、实践路径和价值引领,体现了学校在办学中对国家意志的坚持。
在这项长达十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通过评价改革,破除唯分数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于会祥亲自带领老师们构建了以“课程·评价系统”“管理·支撑系统”“发展·规划系统”为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整个评价以“学生综合素质积分评价平台”为依托,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多元评价主体根据评价要素进行客观记录。此评价方式,打破了“唯分数”观念,引导全校师生从关注“分数”到重视“人的发展”,发挥了评价育人功能,对整个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起到了撬动作用。
“以前的教育观念就是老师紧抓课堂不放,牵着学生的时间走。这条路走了多年,轻车熟路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所以,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之初,老教师们难免有些观望心态和抵触情绪。”学校孙志龙老师谈到,真正让老师们意识到这份“成绩单”的价值,还是学生们的变化与发展。孙老师注意到,所带班级七年级上学期“基础课程”平均积分只有5.6分,“发展力课程”为2.3分;下学期孩子们积极参加选修课、社团活动等,这一板块平均积分增加至5.15分,更带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业成绩明显提高,“基础课程”平均积分高达10分。那一刻,他真正明白了校长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不为分数、赢得分数”。
杨子仪同学表示:“综合素质评价让我认识到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是使我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二是综合素质评价使我不再过度担心期末考试,有平时的过程分数作保证,我能以更好的心态参加期末考试。”
目前,育英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已经被教育部确定为下一步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中,作为向全国推出的13个重要经验之一。
形成“无体育不教育”的整体氛围
近年来,育英学校多措并举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形成了“无体育不教育”的整体氛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育英学校的学生在课间、午饭后是被“圈”在教室里的,理由很简单似乎也很充分,担心学生在校园里自由活动会出现“安全问题”。2011年9月8日,于会祥在午间把小学生都“赶”出了教室,让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起来,享受童年应有的快乐。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老师们最担心的问题是“出了安全问题谁负责”,对此,于会祥有一句话老师们至今记忆犹新:“我是校长,出了问题我负责。不能以安全为理由、为借口,剥夺孩子们爱玩的权利”。
不仅如此,于会祥还首创了以“校园寻宝乐”形式举办的育英学校全员运动会,目前已经举办了11届。整个运动会打破年级、班级界限,以学生自主选择小组进行。小组长带领全体组员在2-3个小时的时间里不停地奔跑、行走、参加各类比赛项目、分享获奖礼物。这样的运动会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培养了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态度,彰显了学校“大带小”、彼此关照、相互温暖的教育品质。
2012年,于会祥提出学校的体育课程要满足全员受益和终身受益的需求,让每个孩子掌握1-2项体育技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的特色体育课程。随着10年的课程推进,学校的体育课程形成了“3(基础)+2(特色)”模式。一年级花式篮球、健美操;二年级足球、篮球;三年级排球、足球、手倒立……从2014年开始的五年级全员游泳课,不仅仅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自救的终身体育技能。
为了让体育作业活起来,育英学校所有体育教师都进入班级家长群,在群内分享有效提升的练习方式。围绕不断提升学生体质这一目标,学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作业上进行了大量改革和探索,最终形成“两有”(有记录、有检查)、“三定”(定锻炼内容、强度、时长)的五模式体育作业形式。
“无体育不教育”的整体氛围,不仅使育英学子的身体素质在国家体质健康监测中一直位居海淀区前列,更是让育英学子真正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意识。
把环境之美融入育人大课堂
环境育人早已成为教育共识,把学校变美也并非难事。然而,美景如何深度融入学校育人大课堂中,发挥美育的价值,才是教育人最需要回答的问题。
上任伊始,于会祥对全体师生说:“学校应该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要形成以美育美的教育氛围。”为此,他移走将校园分割成“豆腐块”的冬青树围,打通中小学活动空间,修建9个广场,5个花园。于会祥认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学校里找到舒适的同伴相处空间,与同学甚至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朋友交往、合作、探究,这才是育英学校进行校园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于会祥期待的场景出现了。
每天的快乐午间,“满校园都是孩子”是育英老师眼里最美的画面。而更让人欣慰的是,建设同伴支持与开放融合的校园环境,为小初高学生和谐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于会祥说:“有树有花的自然景观是学校之美,但学校不是公园,更要起到价值引领的教育作用。”育英学校把这个理念运用到了极致。
学校花园里有五六十棵桃树,是建校时栽种的。桃子年年挂满枝头,却没有一个学生去采摘。这件小事,育英学校偏偏放大了看。
经过征集广大师生、校友和家长意见后,于会祥将“静静挂在枝头的桃子”确定为学校校风。并对其进行了解读:对学生来说,要懂规矩、守礼仪、有教养;对教师来说,要为人诚挚,身教重于言教;对校长来说,要心无旁骛,静心办学。”在于会祥看来:“校风不是校长‘拍脑袋’的结果,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才能称之为校风,以校风之美凸显育人之美。”
行走在育英学校里,处处都有座椅,这是于会祥着力打造校园内的“第三学习空间”,目的是构造一个集自由交流、无拘束学习、休闲放松、人际交往、学生自治的多功能平台。
此外,学校的9栋楼宇分别用孔子的“九思”来命名——让学生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窗门、毕业门、成人门,书写着对学子的勉励——让学生感受友情、抱负、责任……
一批批优秀的育英学子成长起来,就像校园里的桃树每年都在结果一样。老师们常常感慨:“学生在美好环境的浸润中,成长得越来越美”。
劳动教育,育英学子的社会第一课
劳动课程的开设是育英学校的一大特色。
于会祥带领干部教师构建了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统领,以“个体与群体、时间与空间、必修与选修”为维度,以“学校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为内容,以促进全体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育人课程”体系。随着课程的深入开展,学校实现了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目标。
为了将劳动育人课程进一步落到实处,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岗位劳动课程。学期初公布岗位,竞聘上岗,学期中从多个维度对每个岗位进行述职评价,学期末进行岗位轮换。这一岗位劳动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对他人工作的包容理解能力。这一举措,育英学校坚持了11年,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此外,学校还面向高中学生开设了“小学段劳动体验”课程。在这个课程中,高中学生可以到小学做志愿教师,可以选择做保安、保洁、绿化、食堂、物业等校园职业岗位。从最初饱受争议到现在的高度好评,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从中看到了它真正的意义:提升学习内驱力,培养责任心,引导价值观。
曾经请假回家却埋怨保安认真检查假条、嘲笑保安工作“不用动脑子”的男生,,后来每次经过保安岗都会主动问好;嫌食堂饭菜难吃、时常浪费粮食的女生,现在在班上倡议起“光盘行动”;一名患有易怒症的学生,竟然耐心地给小学生讲解作业,传授经验……
“75年来,北京市育英学校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关怀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行学制创新,开展特色办学,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于会祥说,领导、社会对学校的高度评价,是学校进一步前行的动力;赓续红色基因,坚守党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是学校不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