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医药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善用中医文化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积极将中医药文化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建立健全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更好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中医药专业人才。
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中医药文化植根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践需要。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和思政元素。比如,“阴阳平衡”“天人合一”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高度契合;“辨证施治”“三因制宜”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仁心仁术”“大医精诚”思想和“神农尝百草”“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等杏林故事体现了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等等。这些思想、理念和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中医药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中医药院校要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华精髓,并对其进行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性的阐释,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实现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把中医药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中医药院校在培养学生精湛医术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文化引领,突出特色,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文化自信—中医思维—临床能力”专业培养路径。要把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治疗观、养生观等思想理念融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增强他们的中医药文化自信。要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注重“读经典、跟名师、重实践、强素养”,在经典研习中培养中医理论自信,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要着力加强临床实践,倡导“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临床疗效中培养中医实践自信,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如,广西中医药大学注重弘扬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和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开设中医学“桂派”杏林师承班、壮医学国医大师班、中医骨伤科学国医大师班等特色班级,加大中医经典课时比重,组织开展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中医经典晨读、中医药文化特色学生社团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育人作用,夯实学生中医理论根基,着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社会担当、创新精神和过硬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中医药院校要善于将中医药文化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思政课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全员育人相互配合机制、全过程育人有机衔接机制、全方位育人协同联动机制,构建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把中医药文化蕴含的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思政课堂,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思想性,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要深入挖掘中医药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中医药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构建以思政课为引领、传统文化课为基础、中医药文化课为桥梁、中医药专业课为主体,中医药文化贯穿其中的特色课程思政体系。要创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常态化开展“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义诊、送医送药进社区、健康科普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景观、博物馆、校史校训的育人作用,探索中医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蕴含的“治未病”“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等廉洁理念,融入清廉学校建设。如,广西中医药大学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原有的一片约一万平方米的竹林,深入挖掘竹子“正直、虚心、坚韧、有节”的廉洁品质,在原有的竹园景观中融入与竹相关的廉洁名言、竹文化故事、清廉人物故事、咏竹诗词等,制作了竹的药用价值展牌,建成了竹园廉洁文化长廊。竹子是一种中药材,同时也是古往今来深受大众喜爱的植物,学校因地制宜将竹文化与廉洁文化有机融合,以竹喻人、以文化人、以文润德、以文养廉,着力营造崇尚廉洁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作者系广西中西药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