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考古博物馆里,一条“历史大道”,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了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铭刻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2023年6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步入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厅,沿“历史大道”前行,仔细询问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和文物展品保护情况。
“4000多年前的东西这么精致”,“这个技术在那时是很先进的”,“真漂亮!制作工艺太精湛了”……总书记边走边看,由衷赞叹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
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的书架上,散发着墨香的《复兴文库》引来众多读者翻阅。这一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已经走入百姓生活、滋养人心。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翻开《复兴文库》,习近平总书记在序言中深刻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论断、重要思想、重要观点,以真理力量激活古老文明,以文化之火照亮复兴之路。
江西省景德镇市以瓷立市,目前拥有宇宙瓷厂、明清御窑厂遗址、国营为民瓷厂和国营建国瓷厂4处国家工业遗产。近年来,景德镇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持续深入,让这些工业遗产成为焕发瓷都新生命的名片。图为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夜景。新华社记者 卢哲/摄
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重大判断——
2014年9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在这里举行。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不到一个月,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面对济济一堂的全国文艺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以“命脉”、“源泉”、“根基”为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时代价值,展现出大党大国领袖深邃的思想高度和宽广的文化视野。
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用的深刻思考——
中原大地上,洹河涓流淌漾,穿安阳城向东奔去。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这里的殷墟遗址,领略古老文明的璀璨华光。
“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他深刻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未断流的中华文明,汇聚成中华儿女的自信源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就民族复兴浑厚的文化底色。
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民族复兴伟业不仅指向经济社会发展赛道上的赶超,更意味着一个大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海纳百川的气度胸怀与昂扬奋进的精神主动。
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
2017年金秋,党的十九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历史性写入党的根本大法。
五千多年文脉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了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原则方法,回答了“传承和发展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发展中华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文明的长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澎湃激荡。
2021年仲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朱熹园时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随后,“两个结合”这一重大论断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以深沉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两个结合”,让真理之光、文化之火相映生辉。
(策划:魏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