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全球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推动人权事业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人权和如何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如何推动全球人权治理等重大课题,在理论上形成了源于“两个结合”、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当代中国人权观,在实践中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人权观不仅为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也为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图为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来自河北省阜平县的孩子们正在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颂》(视频截图)。阜平县在2020年2月整体脱贫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阜平的脱贫是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生动缩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
一系列中国主张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
中国主张以安全守护人权,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践行全球安全倡议,为实现人权创造安宁的环境。安全是充分保护和促进人权的重要前提,中国以实际行动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推动和平解决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稳定。中国多次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围绕“维护和平,促进和保护人权”等主题代表发展中国家作共同发言,相关主张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高度赞同。中国主张以发展促进人权,践行全球发展倡议,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以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保障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人权。在发展中保障和促进人权的中国经验已逐渐成为世界共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先后3次通过中国提交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全球发展倡议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近70个国家参与在联合国平台成立的“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中国主张以合作推进人权,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互鉴,通过对话凝聚共识,共同推动人权文明发展进步。中国秉持开放包容,积极开展对话、磋商和交流研讨,与各国分享人权保障经验,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增进互信。中国创办的“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南南人权论坛”、“北京人权论坛”等,不断为全球人权治理生产灵感、贡献智慧。
一系列中国原则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倡导全球人权治理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10余次纳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善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是促进全球人权治理的重要基础,反对以人权为借口侵犯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中国积极参与制定、完善全球人权治理规则,参加《儿童权利公约》等多个核心人权公约制定工作组会议,作为主要推动者参与起草《发展权利宣言》,作为第二届世界人权大会副主席国参与起草《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参与劳工保护、人道主义、社会责任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中国积极推动联合国人权机制改革,,主张多边人权机构应秉持普遍、公正、客观、非选择性、非政治化原则,恪守自身授权,尊重会员国主权,推动各方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
一系列中国贡献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中国力量
中国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坚信只有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人权才有基础。新时代以来,中国的对外援助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亲诚而有效的助力。中国通过援建成套项目、提供物资、开展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派遣志愿者以及减免有关国家债务等形式,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设立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中方对拉一揽子融资举措、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专项贷款等专项基金和专项贷款,为亚非拉地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金融支持。中国开展的发展合作,既包含诸如“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这样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又包含诸如菌草技术这类推广至百余国、助推当地发展的“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对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发展能力、改善民生、保障人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更多阅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
(策划:旷思思 柴潇凡 审核:李艳玲)